1861年晚清名臣胡林翼遇到的奇人奇事,胡林翼做湖北巡抚时,某日接见一位新任县令。时值天气炎热,县令随身携带扇子,自己大摇特摇,全然不顾老胡这个上级衣帽整齐,汗流浃背。老胡气坏,拂袖而去,退入后堂。
然而胡林翼的起点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天胡开局”。
他的祖父是乡贤,父亲胡达源高中探花,岳父更是两江总督陶澍。
可以说这背景嘎嘎硬。
八岁那年陶澍一见他就惊呼伟器,于是当场定下娃娃亲。
可谁也没有想到少年胡林翼偏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他在中进士后混迹秦淮河,醉卧温柔乡,气得岳母大骂女婿荒唐。
但是他的岳父岳父陶澍看的就比较开摆摆手说,不慌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然而命运的耳光打得那叫一个又快又狠。
当时他在上任江南乡试副主考时,因顶头上司文庆舞弊,因此胡林翼受牵连连降四级。
他爹知道这件事二之后直接叫自己给气病了,自那之后就病入膏肓去世。
之后的他回益阳守孝三年,跪在祖坟前日夜悔恨。
那段日子,朱熹的理学著作成了他的救命稻草,浪荡公子终于褪去浮华,露出湘人骨子里的倔劲。
还是贵人林则徐的一封信点燃了他。
这位虎门销烟英雄痛斥他“莫在乡间虚度光阴”,于是胡林翼咬牙捐钱复出。
别人买官专挑富庶之地捞油水,他偏选贵州安顺,要知道那里是当时全国最穷的“匪窝”。
赴任前他再度跪拜祖坟,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那安顺的土匪听说新知府来了,照例杀猪宰羊“孝敬”。
而胡林翼却把酒肉分给街边乞丐,当众宣布,我非为吃肉而来,是来与诸位共患难的!
只见他他脱下官袍换上草鞋,带衙役钻山沟、睡草棚。
没有什么比实际行动更加的有说服力。
当他发现官兵与土匪勾结,立刻发动百姓,抓一匪赏银五两!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个乡民扛起锄头当武器,一年端掉二百多个匪窝。
至此匪患问题解决了差不多。
之后为解旱情,他自掏腰包440两修水利,逼得富商乡绅凑出2900两跟进。
最穷时连家丁都跑了六个,他宁肯赊米下锅也不碰库银分毫。
正是这七年的磨砺,也让他练就一身本事,剿匪编成《胡氏兵法》,断案积压三百卷宗全清,更悟透“民乱必由官贪”的铁律。
当咸丰皇帝惊问“胡林翼官声为何如此好”时,这个曾被视为废柴的浪子,已成大清官场的异类。
1855年胡林翼升任湖北巡抚,眼前是更烂的摊子,太平军蹂躏过的土地满目疮痍,官员忙着刮地皮。他烧起三把火。
断贪官活路,将漕粮损耗费从暗箱操作改为明码标价,砍断各级官吏捞钱链条。
砸腐败饭碗,六十多个州县官,三十多人因贪污被撤职查办,全省衙门吓得连夜焚毁假账。
开财源正道,打破盐业官营垄断,允许川盐入鄂,厘金税收全交士绅管理,杜绝胥吏插手。
正是这一通操作下来神奇逆转发生了湖。
北从“天下第一破烂”变成“第一富强省”,年入四百万两白银,养活了横扫太平军的湘军。
连曾国藩都感慨说,润芝财力过我十倍!
而胡林翼自己仍穿着打补丁的官服,把养廉银全充军饷,连家书都写“莫盼我寄钱,半文没有!
直到1861年胡林翼病危时,朝廷派人清点家产,结果惊呆众人,湖北财神爷竟欠债累累!
但是这些所有钱财去向分明。
湘军缺饷,他自掏一万两,贫寒学子冬衣,他典当皮袄支付。
最大一笔投入益阳箴言书院,捐光俸禄购书三万卷,遗嘱要求“葬礼礼金全数建校”。
当灵柩运回湖南时,连运费都是曾国藩垫付。
这位掌控四省财政的巡抚,真正做到了“于家无尺寸之积”。
临终前他悬笔写下绝命书,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这八个字,成为乱世里不灭的灯。
胡林翼死后三十年,青年伟人在《胡林翼遗集》扉页激动批注,改字“润之”致敬偶像。
蒋介石将《曾胡兵法》列为黄埔军校教材,扉页亲题“治军圭臬”。
更坚韧的生命力藏在民间,箴言书院的“林翼班”学子,至今晨读《弟子箴言》。
当孩子们念诵“端敏恒毅,公勇勤朴”的祖训时,湘江的风正拂过书页,那是1856年胡林翼在湖北衙署疾书的墨迹,是一个清官留给世间的、永不生锈的铜镜。
俗话说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大概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