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段祺瑞去拜访上级袁世凯,正好是早餐。袁世凯说:芝泉吃过早餐吗?”段祺瑞说,吃完后,袁世凯一个人吃了:先是20个鸡蛋,然后是一只八宝鸭,最后是一大碗人参汤!看到袁世凯的早餐如此丰盛,段奇瑞忍不住对袁世凯叹了口气:“项城,你的饭超过了我半个月的量。难怪你精力充沛,有很多人能应付。”
段祺瑞一大早去袁世凯府上汇报军务,正赶上老袁用早膳,袁世凯一边扒拉着碗里的鸡蛋,一边抬头招呼:"芝泉啊,用过早饭没?"
听到这话,段祺瑞赶紧拱手说吃过了,谁承想接下来这顿早餐,愣是把见多识广的段总长给看傻了眼。
袁世凯先是风卷残云般吞下二十个白煮蛋,接着端上来只油光水滑的八宝鸭,三下五除二就啃得只剩骨架。
末了还灌下去一大海碗冒着热气的人参汤,那架势活像饿了三天的老虎。
看着眼前的一幕,段祺瑞心里直打鼓,这哪是吃早饭,分明是摆筵席呢!
他忍不住开口说道:"项城兄这一顿,够我吃半个月的,怪不得您整天精神头十足,手下那么多人都应付得来。"
要说袁世凯这饭量,在北洋圈子里早不是秘密,据当年总统府厨子回忆,大总统每天光鸡蛋就要消耗四十个,正餐必有三斤以上肉食。
而如此惊人的食量跟他从军经历分不开,年轻时在朝鲜带兵打仗,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养成了一有机会就猛吃的习惯,医生劝他节制些,老袁总说"当年在平壤饿怕了",照样我行我素。
段祺瑞自己也是行伍出身,但饮食向来节制,他每天就着咸菜喝碗小米粥,顶多再加个烧饼。
有次部下看他午饭就啃俩窝头,偷偷往他碗里夹了块红烧肉,结果挨了顿臭骂。
这事传到袁世凯耳朵里,老袁哈哈大笑:"芝泉这是学曾文正公呢!"其实段祺瑞倒不是刻意效仿曾国藩,纯粹是觉得带兵的人不该讲究吃喝。
袁世凯信奉"食得是福",认为能吃才能干,经常在酒桌上谈成大事,他招待外国使节必设全鸭席,跟部下议事总要摆上八大碗。
再反观段祺瑞恰恰相反,觉得"吃人嘴软",从来不在饭桌上谈正事,有次曹锟想请他吃饭说情,直接被怼回去:"要说话去办公室,饭馆不是议政的地方。"
这种差异延伸到他们的政治作风上,袁世凯就像他的饭量一样喜欢大包大揽,当总统时要抓军权,当总理时还要管各省人事。
段祺瑞则像他的简朴伙食,该谁管的事就让谁管,当国务总理时连亲信徐树铮要扩编军队,都得按程序打报告。
后来有人评价,要是袁世凯有段祺瑞的克制,或许就不会闹出称帝的笑话,要是段祺瑞有袁世凯的魄力,可能早就统一了全国。
那天早餐过后,袁世凯抹着嘴问段祺瑞对时局的看法,段总长看着满桌狼藉的杯盘,突然说了句题外话:"项城,您说这人要是不懂得适可而止,会不会把胃给撑坏了?"
老袁愣了一下,随即拍腿大笑:"芝泉啊芝泉,你这话里有话!"这段对话后来被记在段祺瑞日记里,旁边批了四个小字"食色性也"。
袁世凯死后,医生发现他的胃比常人大两倍,血管里堵满油脂,段祺瑞晚年信佛吃素,有次跟老部下回忆往事,突然叹气:"当年要是多劝劝袁宫保少吃两口,说不定能多活几年。"
有人拼命往嘴里塞,有人懂得细水长流,最后吃撑的、饿着的,都成了历史里的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