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被我军厚葬的3位国军高级将领,第三位死得太惨了! 解放战争,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交战的双方虽然立场相对,可并无种族国家之间的深仇大恨,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战场上对勇猛作战的敌军将领保持尊重是一种美德,因此,解放军曾经为被我军击毙的三位国军高级将领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那么,这三位被厚葬的将领都是谁呢? 第一名叫杨干才,陆军中将,这位将军并不是国民党嫡系,他是川军将领,还是川军大军阀杨森的族孙,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干才出川抗日,在安徽和日军长期周旋,并且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担任第20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战场上,杨干才和我军进行了多月的拉锯战,因为解放军主动后撤,杨干才还因此受到了表扬。 淮海战役开始后,杨干才被调往芜湖等地担任防守任务,在1949年4月24日,因为无法突围,杨干才毅然选择拔枪自尽。对于非蒋介石的嫡系来说,杨干才对国民党的忠心远远高于一般人。当解放军确认了杨干才的身份后,佩服他的气节,不但用棺材为他装殓,还让杨将军的侍从把他的棺材运回了故乡,让他可以回归故土,这,绝对算是厚葬了。 第二位是邱清泉,这个人在国军中名气最大,是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击毙的。邱清泉,文武全才,亲手调教出了国民党王牌第五军,淮海战役时是第二兵团总司令,邱清泉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身中多发子弹,而且是经过他的部下确认后,才认定了身份。
关于怎么处理邱清泉的尸体,曾经是有争议的,因为邱清泉的负隅顽抗为我军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华东野战军上上下下都对邱清泉非常痛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并没有对邱清泉弃之不理,而是为他专门购买了棺材,然后就地下葬,而且,还为这位司令官立下了墓碑,让他的家人可以找到此处。 第三位名叫刘戡,当时是国军29军军长,刘戡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国军中有名的独眼将军,和我们大家熟知的徐向前、陈赓、胡宗南、杜聿明等人是同学,在同期同学里,刘戡晋升的速度并不慢,31岁担任军长,37岁就成为集团军总司令。忻口会战时,刘戡担任83师师长,给予日军重创,也因此战,刘戡被晋升为第93军军长。 1947年,胡宗南率军进攻陕北,刘戡的第29军,是胡宗南旗下的王牌部队,战斗力相当强悍,因此彭老总决定先攻下刘戡,给胡宗南一个教训。刘戡也算是一员猛将,可也不是彭老总的对手,最终他在宜川被围时,用手榴弹自尽身亡。这种自尽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中国人讲究全尸,刘戡让自己的尸身不完整,让人想不透。后彭老总命人把刘戡散落的遗体整理齐全,清理干净后,又用白布包裹好,将其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