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7月中旬,黑龙江,一考生高考389分,竟然被“双一流”郑州大学录取!原来,郑州大学物理类003组(化学)今年并未报满,389分是报考考生中的最低分,因此最低投档线这么低,工作人员称,这位考生确实很幸运,如果这名考生服从调剂,就一定会被录取。
事情是这样的,郑州大学物理类003组今年设置了化学科目限制,可能是这个要求把不少考生给挡在门外了,结果这个专业组没招满人,按照录取规则,这位389分的考生成了报考该专业组的最后一名,也就自然成了投档线。
录取结果出来那天,这位考生看到“郑州大学”四个字,第一反应是垃圾短信,毕竟389分和双一流大学,怎么看都不像能搭上边的事儿。
直到他爸给招生办打电话确认,那边工作人员说:“物理类003组确实没报满,你家孩子是最后一个录上的,分数线就按他的389分算。”全家人这才相信,这不是做梦。
说实话,这种事儿确实罕见,往年郑州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都在500分以上,今年这个专业组却出现了这么大的缺口。
有网友分析,这位考生能捡到这个漏,也不完全是运气,首先他得注意到这个专业组有化学限制,其次还得敢填,最后还得把郑州大学放在合适的志愿位置上,这几个条件缺一个,机会都轮不到他。
当然,进了门只是第一步,389分的基础要跟上双一流大学的课程进度,压力可想而知。别人可能课后复习两小时就够了,他可能得花五六个小时才能跟上。
网上有人说得挺实在:“这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概率极低,但总得有人中。”也有人担心:“双一流的课程难度摆在那儿,期末考试可不会因为你入学分数低就放水。”
其实每年高考录取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专业因为名字生僻没人报,有的因为科目限制报考人数少,还有的是地理位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招生困难。
这些“漏”确实存在,但能不能捡到,一要看信息收集能力,二要看胆量,三还得有点运气,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填志愿时都求稳,宁可保守也不愿冒险,这就给了敢于尝试的人机会。
话说回来,这位考生现在面临的挑战才刚开始,大学四年能不能顺利毕业,能不能跟上同学的节奏,这些都是未知数。希望他能珍惜这个机会,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基础的差距。
毕竟,运气给了他一张入场券,但能不能在这个舞台上站稳脚跟,还得靠自己的真本事。
你觉得这种“捡漏”上名校的情况,是幸运还是压力?如果是你,敢不敢在填志愿时冒这样的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