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家赶,想给丈夫一个惊喜,但回到家后,就看到自己床上睡着另外一个女人,没有大吵大闹,只说了一句话:“把被子还给我。” 那天,廖学秋刚从上海借调拍片回来,风尘仆仆。她穿着藏蓝棉布罩衫,袖口早已磨白,肩上还背着自带的饭盒,里面是咸菜拌冷饭。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回家能好好歇一歇,看看儿子,抱抱丈夫。作为川剧名家廖静秋的女儿,她从小就习惯了苦日子,但她始终相信,家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谁知,推开门的那一刻,所有的期待都碎成了渣。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酒气,被窝的余温还带着陌生的味道,她站在门口,腿像灌了铅,动弹不得。 说起来,廖学秋这一生,从来就没被命运温柔对待过。童年时,母亲廖静秋是川剧界的顶梁柱,却因病早逝,留下一对兄妹和一床蜀锦鸳鸯被。 父亲忙于工作,家中存款被保姆卷走,兄妹俩只能靠粮票换红薯果腹。到了知青下乡的年代,她被分到凉山州插队,田间地头,她用化肥袋改戏服,硬是创了个“田间剧社”,给乡亲们带来点欢乐。 那些年,她学会了咬牙撑着,不管多苦,她都告诉自己:熬过去就好了。可她万万没想到,婚姻这座她以为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也会塌得这么彻底。 1979年那晚,廖学秋没有大吵大闹。她只是默默站着,看着床上的人,脑子里翻涌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她和丈夫是通过文艺汇演认识的,他是成都机械厂的宣传科干事,风趣幽默,追她时满口甜言蜜语。 婚后日子虽清苦,但她觉得有爱就够了。她拼命拍戏、演川剧,赚来的42元月薪几乎全贴补家用,甚至儿子发高烧时,她彻夜缝戏服换医药费。可她越是付出,丈夫越是冷漠,甚至开始夜不归宿。 那晚,她终于明白,有些人,得到了就不珍惜。她没有哭,只是转身走出门,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疼。接下来的日子,她该何去何从? 1980年,廖学秋选择了离婚。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咬紧牙关,带着儿子重新开始。 片场里,她自带饭盒,咸菜配米饭,省下每一分钱给儿子治病。拍戏时,她把川剧的“眉眼功法”融入表演,硬是凭一双丹凤眼和细腻的动作,演活了《潘金莲新传》里的角色。 那部戏虽然因“颠覆传统”被禁播三个月,但她设计的“焚香时手指颤抖,香灰烫手背”的细节,至今被导演李歇浦津津乐道。 后来,戏解禁了,她也凭实力拿下1996年“四川十佳演员”的荣誉。颁奖词说:“她用市井烟火气重塑古典角色。”那一刻,她站在台上,笑得云淡风轻,可谁知道,她背后藏了多少辛酸。 多年后,廖学秋回忆起1979年那个冬夜,她说:“那是我人生最冷的一晚,但也让我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她没有被婚姻的背叛击垮,反而在苦难中淬炼出更坚韧的灵魂。 她把母亲留下的蜀锦鸳鸯被好好收着,偶尔拿出来看看,像是提醒自己,无论生活多苦,都要像母亲一样,活得有骨气。 如今,她的故事被写进《中国电影人口述史》,她的戏服也被珍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她常对年轻人说:“日子再难,也别低头,熬过去,天就亮了。”#明星
1979年,饰演潘金莲的演员廖学秋去外面拍戏,和老公分别了六个月,她归心似箭,往
瑶步踏花归
2025-08-13 19:26: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