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对美亮剑了!慕尼黑会议上,王毅被问到中美关系时,王毅的回复振聋发聩:如果美国要合作,那可以合作,如果美方不愿意,执意还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必将坚定回击美方! 这话说得干脆,不绕弯子,等于把中国的底线直接摊在桌上。这不是逞强,是这几年被逼出来的回应。 美国从贸易战开打,到科技上层层封锁,再到台海、南海不断拱火,动作一个接一个。可结果呢? 中国没被打垮,反而在压力下把产业链越做越实,外贸结构越转越活,连美国自己都开始尝到苦头。 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对中国商品加税,以为能逼中国让步,结果中国对美出口虽然短期下滑,但转头就打开了东盟、非洲、拉美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直接冲到3225亿美元,比对美出口还高出一大截。美国想靠关税卡脖子,反倒让中国把朋友圈越铺越广。 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他们越封锁,中国技术突破越快。华为被逼到墙角,结果“备胎计划”全数启用,鸿蒙系统、麒麟芯片一个个冒出来。 中芯国际稳稳量产14纳米,长江存储拿下232层闪存技术,连荷兰ASML都承认,中国在成熟制程上已经自给自足。美国的禁令,最后成了中国科技自强的催化剂。 经济上没压住,外交上也没围住。中国通过RCEP、一带一路、金砖扩容,把合作网铺到了全球。 反观美国,一边要拉盟友对付中国,一边又对欧洲、日本、印度加税,搞得盟友怨声载道。 德国、法国公开反对对华加税,日本和荷兰悄悄放宽半导体出口限制,说明连美国自己人都不真信这套遏制逻辑。 现在美国自己问题一堆,高关税推高了国内通胀,老百姓四年食品涨了25%,贸易逆差反而从贸易战前一路飙到1.06万亿美元。 自己加的税,最后全转嫁到本国消费者头上,等于拿自家钱包给战略买单。 中国这边却稳得住,粮食自给率95%以上,外汇储备3万亿美元,5G专利全球第一,新能源三件套——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 这些不是喊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底牌。真要硬扛,谁更扛得住,其实一清二楚。 王毅说“奉陪到底”,不是要打全面对抗,而是告诉美国:别以为中国还是那个能随便拿捏的角色。 你想合作,大门开着;你要搞事,我们也完全有手段反制。这种底气,来自实力,也来自这几年的实战检验。 美国现在有些人开始反思了。《华盛顿邮报》这类主流媒体都承认,贸易战没赢,反倒是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达到5.3%,美国只有1.25%。 光看数据,谁在往前走,谁在原地打转,一目了然。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它自己在战略上越来越乱。一边想遏制中国,一边又大幅削减外交投入,国务院裁员上千,连对华事务小组都裁撤了。 这哪是竞争,简直是自我削弱。连部分美国人都看不下去,说这是在把影响力白白让给别人。 特朗普或许以为强硬就能占便宜,但现实是,中国不吃那一套。 你加税,我就告WTO,同时找新市场;你封锁技术,我就自己攻关;你打“台湾牌”,我就用军演和外交双线回应。每一步都有反制,从不被动挨打。 百日过去,局势已经说明一切。中国没被压垮,反而更稳了;美国没捞到好处,内部矛盾却越来越多。 所谓“后悔”,可能还谈不上,但至少,他们得重新算算这笔账——继续这么搞下去,到底是谁更受伤。 现在主动权不在华盛顿手里,而在北京的回应节奏中。中国不挑事,但也不怕事。你要谈,我们敞开门;你要拖,我们耗得起。 这场博弈,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更稳得住,走得远。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没法回头了,根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拒绝了美国要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