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华人CEO被特朗普勒令辞职后,没过几天就被叫到白宫,当面接受美国总统的“忠诚测试”! 说白了,特朗普的态度软化并非出于信任,而是要亲自确认这位掌舵美国关键科技企业的华人高管,是否真正站在“美国优先”的阵线上。 陈立武刚上任不到半年,就卷入政治风暴中心,压力可想而知。 他过去在Cadence担任CEO期间,公司因向中国实体出口EDA技术被罚上亿美元,而他个人创办的华登国际又投资了数百家中国科技企业,这些过往经历被政客拿来当作攻击的弹药。 尽管他早已移民美国多年,且英特尔也迅速发表声明强调对美国安全的承诺,但身份背景在敏感时刻成了无法回避的标签。 特朗普的愤怒并非全然无因,英特尔近年来的颓势确实让美国政府焦虑。 曾经的芯片霸主如今连先进制程都难产,1.8纳米和1.4纳米的量产进度一再延迟,而与此同时,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却进展顺利。 特朗普更关心的是“芯片能不能在美国造出来”,而不是谁来造。在他眼里,如果现任管理层拖慢了这个进程,换人就是最直接的手段。 但换人容易,找人难。英特尔不是普通企业,它是美国半导体自主战略中仅存的本土IDM巨头。 一旦彻底失去制造能力,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将更加依赖台积电。 陈立武虽然面临质疑,但他上任后立刻启动裁员、收缩战线、聚焦AI与代工,动作果断,至少展现出扭转颓势的决心。 这时候贸然换帅,可能让本就脆弱的公司雪上加霜。 白宫这场会面,更像是特朗普在评估风险与收益后的务实选择。 他需要看到陈立武亲口承诺未来投资方向与国家战略一致,尤其是确保联邦拨款支持的“安全飞地”项目不受任何外部影响。 而陈立武也明白,只有直接面对总统,才能争取继续掌舵的机会。他的表态必须清晰——所有资源都将优先服务于美国本土制造和技术安全。 有意思的是,英特尔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董事会主席耶里对陈立武的战略有所保留,尤其在是否继续投入最先进制程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陈立武想跳过1.8纳米直攻1.4纳米,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困局的可能出路。可这样的决策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持,而现在,政治压力正在压缩他的试错空间。 特朗普的“忠诚测试”其实不只是针对个人,更是对整家企业控制权的重申。他通过公开施压再接受解释的方式,既展示了总统权威,也为后续监管埋下伏笔。 接下来,内阁成员将与英特尔深入对接,意味着政府将更深度介入企业运营决策,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相关的技术路线和客户选择上。 对于陈立武来说,这次会面不是危机结束,而是新挑战的开始。他必须在技术、财务和政治三重夹缝中走出一条活路。 裁员省下的钱要投向哪里?新建晶圆厂的节奏怎么把握? 最关键的是,如何让18A工艺尽快赢得客户订单,证明英特尔仍有竞争力? 每一个决策都将被华盛顿盯着。 资本市场也在观望,虽然股价一度因辞职风波下跌,但近期已有所反弹,说明市场仍愿给改革时间。 可如果迟迟拿不出实质进展,投资者和政府的耐心都会耗尽。英伟达市值突破四万亿美元的对比,像一面镜子,照出英特尔的落寞,也加剧了外界对它翻身的怀疑。 这场风波背后,是美国在科技霸权焦虑下的集体躁动。一个CEO的去留,牵动的是整个国家半导体战略的走向。 陈立武能否挺过这一关,不仅决定他个人的职业命运,也可能影响未来十年美国能否在本土维持一条完整的高端芯片制造链条。 他走进白宫的那一刻,已经没有退路。
英特尔华人CEO被特朗普勒令辞职后,没过几天就被叫到白宫,当面接受美国总统的“忠
可爱喵呜求抱抱
2025-08-13 23:57:45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