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又被耍了!他们以为把枭龙全套技术交给土耳其,以为能换来兄弟价,结果2025年,土耳其用KAAN战机拿下印尼48架订单,合同里写明技术转让。 枭龙让巴基斯坦摆脱了对西方战机的长期依赖,有了自己能说了算的空中力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枭龙的生产和出口,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第一次摸到了现代化战机研发的门槛,培养出了一批能独立解决技术难题的团队。 这些积累,是巴基斯坦敢把全套技术交出去的底气——他们以为,分享成果能换来土耳其在航空领域的投桃报李。 巴基斯坦看中土耳其,有自己的考量。土耳其在航空制造领域有一定基础,尤其是在航电整合、复合材料应用上有不少经验。巴基斯坦想的是,把枭龙技术共享出去,或许能换来土耳其在发动机升级、隐身涂层研发上的支持。 双方还曾探讨过联合生产枭龙Block4型,计划一起开拓中东、北非的市场,让这款战机的影响力再上一个台阶。当时的合作意向书里,满是“技术互享”“市场共拓”的字眼,看着确实像那么回事。 技术移交的过程,巴基斯坦没藏着掖着。甚至连生产线的装配流程手册,都一股脑交给了土耳其。为了让土耳其工程师尽快上手,巴基斯坦还派了20多名资深技术人员常驻安卡拉,手把手教了八个月。 但土耳其接手技术后,表面上,他们还在和巴基斯坦讨论联合生产的细节,暗地里却把枭龙的技术拆解、分析,一股脑用在了自己的KAAN战机项目上。 KAAN是土耳其谋划多年的五代机项目,之前卡在气动设计和航电系统整合上,进度拖了又拖。拿到枭龙的技术资料后,土耳其工程师发现,枭龙的部分航电架构稍加修改,就能适配KAAN的需求;甚至连枭龙验证过的机翼折叠技术,都被他们直接借鉴到了KAAN的舰载版方案里。 2024年KAAN首飞时,巴基斯坦航空工业界就有人觉得不对劲。但当时土耳其解释说,这是航空设计的普遍规律。巴基斯坦这边,还抱着“合作初期难免有相似”的想法,没往深处想。他们更关心的是,双方约定的发动机技术合作啥时候能落地,毕竟枭龙一直想换更强劲的国产发动机。 土耳其没让巴基斯坦等太久,2025年初,印尼国防部突然宣布,要从土耳其采购48架KAAN战机,合同里清清楚楚写着:土耳其必须向印尼转让70%的生产技术,包括机身制造、航电调试,甚至要帮印尼建一条完整的总装线。 印尼原本是枭龙的潜在客户,2023年,巴基斯坦还带着枭龙Block3去印尼参加过防务展,双方谈了好几轮,印尼对枭龙的性价比很满意,但一直卡在“技术转让范围”上。 印尼希望能拿到核心的雷达算法和武器接口技术,巴基斯坦考虑到技术安全,只愿意转让组装和基础维护技术,谈判就这么拖了下来。没想到,土耳其直接把“深度技术转让”当成了敲门砖,硬生生抢走了这笔订单。 损失还不止于此。枭龙这些年好不容易在国际市场积累了点名气,先后出口到缅甸、尼日利亚,靠的就是“性价比高+适度技术转让”的模式。现在KAAN用着相似的技术底子,却敢承诺更深的技术转让,等于直接抢了枭龙的立身之本。 巴基斯坦当年要是在技术转让协议里加上“禁止用于第三方项目”“核心技术共享需双方同意”的条款,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他们能做的,只有赶紧给枭龙Block4升级,在隐身涂层、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上加点“独有的东西”,免得再被人轻易复制。 枭龙的技术积累,是巴基斯坦用十几年时间、无数工程师的心血换来的,现在却成了别人成功的垫脚石。这件事之后,巴基斯坦在国际技术合作上,恐怕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敞开心扉”了。 国际军贸市场从来不是讲人情的地方,这点巴基斯坦现在体会得格外深刻。所谓的“兄弟价”“共发展”,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接下来,巴基斯坦能做的,就是守住剩下的技术家底,把枭龙打磨得更有特色,毕竟,只有自己手里的技术够硬,才能在市场上真正站得住脚。 参考消息源:
虽然巴基斯坦脑子发热,把枭龙战机的生产技术给了土耳其?但是土耳其只能对航电设备改
【79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