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李世民重病之时,长孙皇后日夜侍奉床前,却被发现随身携带毒药。随后长孙皇

万物聊综合 2025-08-14 11:19:10

贞观之治,李世民重病之时,长孙皇后日夜侍奉床前,却被发现随身携带毒药。随后长孙皇后的解释,竟让李世民感动不已。 贞观十年的初秋早晨,唐太宗李世民最珍视的皇后长孙氏,已经重病不愈很久。 或许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她开始了自己的临终时嘱托。 长孙皇后出身显赫,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 自幼聪慧的她,13岁时便嫁给了当时还是唐国公次子的李世民。 这桩婚姻,其实一开始没有感情,是她舅舅高士廉看中李世民“潜龙之姿”后的安排。 婚后的生活虽处在隋末乱世,但好在是少年夫妻相伴成长,情意深厚。 后来李世民随父亲太原起兵,最终在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帝位,长孙氏也随之成为大唐皇后。 在风雨飘摇的隋末唐初,长孙氏作为李世民的妻子和后来的皇后,始终是他的坚实后盾。 李世民称帝后不久,开启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 长孙皇后身处权力中心,却谨守本分,从不直接干政。 然而,这份“不干政”绝非袖手旁观,而是她在用另一种方式帮助着丈夫。 她精通典籍,她在与李世民聊天时,独特的见解往往能让他豁然开朗。 当丈夫为朝务烦心时,长孙皇后总能巧妙化解。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魏征的谏言。 李世民有时对魏征的直言犯谏感到不快,回到后宫心烦意乱。 长孙皇后听说后,郑重地换上朝服,向李世民恭贺,表示正是因为有明君在朝,才有魏征这样的直臣敢于谏言。 这番举动总是令李世民释怀,更加重视魏征的意见。 这份相互扶持的深情,还体现在一次李世民病重之时。 长孙皇后衣不解带在旁照料,令人动容的是,她竟暗藏毒药于衣带:“若陛下有不测,我绝不独生。” 如此生死相随的决心,足见她对丈夫的感情之深。 然而,天妒贤良。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在立政殿病倒了。 起初感染了轻微的风寒,但她的病情却发病十分迅猛,甚至咯血。 这位多年来在丈夫身边镇定自若、雍容大度的皇后,此时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终点。 在预感到时日无多之际,长孙皇后召来了当时协助管理后宫的韦贵妃,将象征皇后权威的“金玺”郑重交托给她。 接着,她命人召唤子女。 李承乾、李泰、李治等皇子以及诸位公主陆续赶到寝殿,跪倒在母亲病榻前。 面对孩子们,她心叮嘱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乾儿、泰儿,你们兄弟间要和睦,切勿效仿那兄弟反目的祸事,务必要亲善百姓。” 对年幼的李治,这个才九岁、最放心不下的稚子,她嘱咐道:“治儿,倘若你将来是,定要好好治理国家,善待百姓。” 她记得所有孩子,询问长乐公主为何不在,得知公主已出嫁后,便特意留下夜明珠和宝石项链托人转赠。 对其他公主们,她强撑着将珠宝一一分赠。 最后,她最放心不下的是丈夫。 当李世民赶到时,已经时日不多的妻子,用尽力气抓住丈夫的手。 “世民,我走后,你要保重自己,抚养好孩子们让他们为国家尽力,我心愿足矣勿要厚葬,薄葬即可。” 末了,她又强调忧虑:“我的家族,蒙陛下恩宠厚待,实在过了头恳请陛下将来勿授以权柄,惟愿他们能以普通外戚身份保全平安便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尽全力说出了那句情话:“世民我爱你,永生永世都爱你。” 话刚说完,她便溘然长逝于李世民的怀抱中。 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不再仅仅是失去妻子的丈夫,更像被抽走了一半魂魄。 他下诏厚赐皇后家族,对曾排挤过长孙皇后的异母兄长孙安业谋反案也格外宽宥。 他打破礼制,为爱妻议定双字美谥“文德”。 他无法忍受爱妻孤眠于冰冷的地宫,竟下令在昭陵内修建居室,派遣宫人如生前一般侍奉。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悄然滋生。 长孙皇后早逝,使得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太子李承乾骤然失去了重要的情感依托和道德楷模。 没有了母亲的慈爱调和与智慧开解,面对父亲时而严厉、时而矛盾的教育,目睹兄弟间的明争暗斗,李承乾性情大变,最终谋逆被废。 而李世民本人,健康状况明显下滑,此后的十五年再无子嗣。 晚年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开始变得刚愎自用甚至固执。 长孙皇后走了,带着她对丈夫无尽的爱恋、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家族安稳的忧虑。 她留下了“文德”的美名,留下了千古贤后的典范,也留下了一个没有了女主人的皇宫和一个深陷巨大悲恸的帝王。 她对丈夫说的那句“永生永世爱你”,如同大唐盛世天际最温柔也最痛彻心扉的绝响。 主要信源:(文献——《贞观政要》)

0 阅读:155

猜你喜欢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