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苏联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在华一切专家,两国在核弹研究方面的合作就此陷入瘫痪。有苏联专家离开前,留下一份密电:“你们有王淦昌,即使没有我们也行!”
“王淦昌”这个名字,曾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候选,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度神秘失踪,直到1978年才重回公众视野。1961年,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约见王淦昌,邀请他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刚才从苏联回国的王淦昌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这一年,他54岁。从那时起,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名的王淦昌销声匿迹,而茫茫戈壁滩上多了一个名叫“王京”的人。
某年除夕夜,邓稼先与老师王淦昌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说罢,两个人抱头痛哭。这只不过是他们数十年隐姓埋名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夜晚。
王淦昌,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对国家的贡献巨大,曾有人评论他的成就时说:“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就足以在中国科技发展乃至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