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专家:“美国已没希望了,因为遇到有史以来最强大力量”。
这段时间一边是美国突然对芯片企业下了新规矩:卖给中国的AI芯片,得把15%的收入交给美国政府,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想靠抽成继续卡中国的脖子。 另一边,中国科大刚宣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量子计算系统,2000多个原子整齐排列干活,把之前的世界纪录远远甩在身后。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让不少人想起美国战略专家那句扎心的话:“美国已没希望了,因为遇到有史以来最强大力量。”这话听着夸张,但看看这几年的变化,背后藏着的是全球格局实实在在的转向。 美国这几年的焦虑,早就藏不住了。从一开始加关税、列实体清单,到后来干脆直接卡技术,手段越来越狠,可效果却越来越差。就拿芯片来说,美国喊着要“脱钩”,不准给中国高端芯片, 结果呢?中国自己的芯片工厂越建越多,2025年上半年国产芯片的自给率比三年前翻了一倍还多。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自己先扛不住了。 英伟达的CEO公开说,再这么限制下去,美国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要跌一半;英特尔偷偷把生产线搬到亚洲,生怕错过中国的需求。 美国想靠“技术封锁”把中国困住,没想到反而把自己的企业逼得左右为难,这可不是什么“强大”的表现,更像慌了手脚的乱出牌。 不光是技术领域,美国在全球合作中的话语权也在悄悄溜走。以前美国说一不二,喊着制裁谁,盟友多少得给点面子。可现在不一样了,欧洲的企业嘴上应着,背地里该和中国做生意照样做。 2025年上半年,中欧之间的贸易额逆势涨了8%,德国的汽车巨头在上海建了新的研发中心,法国的核能企业拿下了中国的大订单。 他们心里门儿清:跟着美国硬扛中国,最后吃亏的是自己的饭碗。连美国自己的盟友都不愿再当“应声虫”,这背后正是美国那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越来越行不通了。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中国这几年走的路,偏偏是美国最不擅长应对的。美国习惯了搞“零和博弈”,要么我赢要么你输,可中国走的是“大家一起赚”的路子。 就说“一带一路”吧,十年前刚提出来时,美国天天喊“债务陷阱”,可现在呢?全球150多个国家加入,建了4000多个项目。 如印尼的雅万高铁刚加开了新线路,每天载着几万人跑,当地老百姓说这是“中国带来的幸福快车”。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宣传都管用,也让越来越多国家明白:跟着中国合作,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发展机会,而不是美国那种“要么选我要么滚”的威胁。 美国战略专家说的“最强大力量”,其实不是某一项技术或某一笔财富,而是一种能让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发展逻辑。 美国以前靠的是“霸权红利”,用军事和美元霸权当后盾,想剪谁的羊毛就剪谁的,可现在这招不好使了。中国没搞军事扩张,没搞货币霸权,就靠实实在在的基建、技术合作和产业链互补,让越来越多国家愿意搭伙过日子。 这种“不霸道还能一起富”的模式,恰恰戳中了美国霸权的死穴——它习惯了当老大,却不知道怎么跟人平等合作。 美国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这才是焦虑的根源。国内基建老得掉渣,纽约地铁还在靠百年前的信号系统,修条高铁吵了十年没动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顶层富豪财富翻番,普通老百姓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可美国宁愿把钱砸在全球搞军事基地,也不愿好好修修自己的民生工程;宁愿花天价搞技术封锁,也不愿把精力放在国内创新上。 这种“外强中干”的状态,遇上中国这种闷头搞发展、攒实力的对手,自然会觉得力不从心。 就像2025年美国的芯片抽成新规,表面看是卡别人,实际上是自己的企业创新乏力,只能靠行政手段续命,这种做法本身就透着一股无奈。 美国战略专家那句“没希望”,倒不是说美国真的要垮了,而是说它过去那套“我老大我说了算”的玩法,在新的世界里行不通了。 中国的发展模式,恰恰戳中了这种霸权逻辑的软肋,不是靠抢、靠压,而是靠合作、靠共赢;不是怕别人强,而是自己强的同时带着别人一起强。 这种力量不是某一项技术、某一笔财富,而是一种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逻辑。就像美国卡芯片卡得越狠,中国的国产替代跑得越快;美国在全球搞“小圈子”,中国的朋友圈反而越来越大。 说到底,美国遇到的“最强大力量”,本质上是多极化世界的必然结果。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谁一家说了算的时代了,国家不管大小,都想有尊严地发展,都想在合作中拿到实惠。 美国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总想着靠打压别人维持地位,自然会觉得处处碰壁。而中国靠实实在在的项目、平等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案赢得认可,这种力量或许不张扬,但却扎扎实实地改变着世界的走向。 美国战略专家的感慨,与其说是唱衰美国,不如说是看清了时代的转向,当霸权的逻辑遇上共赢的潮流,再强硬的手段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这或许就是那句“最强大力量”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