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号称要研究小奥尼尔,结果去看了看巴克利:
飞猪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不依赖加速的对抗和爆发力——我一时不知道该形容为瞬时爆发还是短线程发力之类的刁钻名词,反正意思是这样——这支撑了他至少3样强悍的进攻武器:
1.面框的启动冲击力,帮他在很短的加速线程上冲开对位人,而不那么依赖空间、变向和挡拆,从而成为一个绝非只能背身的迷你鲨鱼;
不能小瞧这一点,虽然在巴克利的比赛集锦中,背身的频率可能还是高于一切,但具备面框制裁对手的能力,才是他跟一众背身内线区分开的核心——高位可以不依赖太多前置动作,直接持球发起进攻,才具备大量、独立接管球权的能力。
2.背身时向内压缩时可以很霸道地吃到位置,并在强行起跳时压制对手的身位,让他避免了字母和锡安的尴尬;
这是巴克利最广为人知的武器,而他作为198的矮壮内线,之所以能大量完成低位终结,就在于低重心+强对抗,让他能压制绝大多数对位人,同时合球起跳那一步的强悍力量,可以冲开更高大的球员,让对手无暇起跳,以空间换高度。
3.篮下对抗后,用背部和臀部弹开对手,从而“扛”出出手空间,迅速完成2次进攻的能力;
这也是巴克利的重要武器,是他大量出手低效远投的情况下,对冲效率的重要手段,他的身板厚,臂展长,弹速快,加上凶猛的对抗意识,能兑现大量前场篮板,而摘下篮板后,他是能直接原地起跳,冲开一个出手空间的。
防守人被卡在身后的起跳,最怕的就是对手在身后靠高度封盖,为了避免,球员通常会下球向后“怼”一步,然后身体微微向后起跳,双手向前找板来隔开防守人,巴克利做这个很娴熟,而他甚至可以不下球直接起跳,一样能用厚度和力量弹开防守人。
因此这是我认为巴克利进攻强悍的核心:
他的对抗和爆发是不依赖加速积累势能的——虽然有加速通道他的冲击力无疑会更恐怖,也是他早期跑反击的一大利器,但没有空间和跑道时,他依旧有很强悍的破坏力,能生凿缝隙出来,所以能在一些密集、静态的比赛里打出顶级的攻框。
相比之下,字母在近框位置有身高,也在学着有模有样地用背身欺负一些侧翼(季中赛打雷霆),但面对顶级对位人,他依旧是需要乱战和加速的;而锡安在禁区的二次终结其实有一些巴克利的样子,面对面冲击也能撞开浓眉和勒布朗(23附加赛打湖人),但他在背身时被重心的运用、对屁股的摆放、发力的技巧以及对防守人位置的感知,都还是很生涩的,所以背身经常被勒布朗和追梦拿捏。
因此巴克利依旧很独特,他是这类依赖身体冲击力的持球型锋线中,可能最适应静态比赛,最适合用“碾”而非“冲”来形容的球员。
与此同时,巴克利在太阳时期其实有大量的跳投,这是他之所以在巅峰期被认为超级强,甚至是大前锋中进攻最好的两三人之一的关键补充,有了这一环,巴克利的比赛才算完全闭环。
他的中投在太阳时期算不错了,经常有面框三威胁或对抗后的翻身跳投,这些球我甚至会幻视一下伦纳德,虽然姿势没有伦纳德帅,但压身位、扛空间,以及起跳发力的模式有些相似。
而他能命中中投,一方面能为自己的攻框松绑,逼迫防守人上提,增加三威胁时的博弈,同时也能有攻框过程中的妥协终结手段,增加自己面对防守时的选择余地——这一点巴克利给我的感觉和勒布朗有些像,作为一个攻框为主要手段的持球前锋,进攻真正无解的时候,都是能命中跳投的时候。
至于三分,他的准星自然很稀松,而场均其实多数时间也就2~3次,属于有枣没枣打三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