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5岁的关露躺在病床上,中央派人给她宣读一份平反文件:“关露的历史已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一时间,关露喜极而泣,但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她竟然选择自杀。
1982年,75岁的关露躺在病床上,中央派人给她宣读一份平反文件:“关露的历史已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她听到这个消息,泪水止不住地流,43年的冤屈终于洗清。可谁能想到,这份迟来的正义没让她安心,反而成了她生命最后的转折。不久后,她选择了自杀。是什么让她在真相大白后反倒走上绝路?她这一生,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关露,1907年出生在山西右玉县,本名叫胡寿楣。她家境不算差,父亲是清朝举人,母亲是继室。小时候,她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9岁时父亲去世,16岁时母亲也走了,她和妹妹跟着外祖母投奔二姨。二姨对她们很好,供她们读书。关露脑子灵,考上了上海法学院,后来转到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在那儿,她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变得很进步,1932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那几年,关露的才华开始显露。1930年,她用笔名胡楣写了小说《她的故乡》,发表在《幼稚周刊》上。1934年,她的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出了名,上海文坛都知道她。她还给电影《十字街头》写了主题曲《春天里》,那句“春天里来百花香”到现在还有人哼。她和潘柳黛、张爱玲、苏青齐名,被叫作“民国四大才女”。她还翻译过高尔基的作品,编过《新诗歌》月刊,文笔好得没话说。 可到了1939年,她的命运转了个大弯。那年秋天,中共地下党派她去执行秘密任务。她得潜进汪伪特工总部76号,去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她靠着妹妹跟李士群老婆叶吉卿的旧关系,混进了敌人内部。为了完成任务,她得跟那些汪伪的人打交道,装得跟他们一路。这事儿让她老朋友都看不下去,骂她是“汉奸”。她心里苦,但为了任务,只能咬牙忍着。她没动摇,一直坚持到任务结束。 那时候,汪伪政府那些人可不是什么好货。李士群心狠手辣,叶吉卿也不是省油的灯。关露跟他们周旋,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可她硬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和胆量,把任务完成了。她的付出是真,但外人不知道内情,只看到她跟“敌人”混一块儿,骂声就没停过。她背着“汉奸”这顶帽子,整整43年。
1982年3月23日,关露75岁,身体已经不行了,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动不了。中央组织部的人找到她家,拿出文件宣读:“关露的历史已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43年的骂名,终于在这一刻摘掉了。她听到这话,眼泪哗哗地流,手抖着擦脸,嘴角却带着笑。那一刻,她等的太久了。从1939年到1982年,她受的委屈、背的骂,谁能懂?平反的消息传出去,认识她的人都替她高兴,总算真相大白了。 可这份高兴没持续多久。同年12月5日,关露走了。她是自己选择离开的。那天晚上,她整理了遗物,把一个塑料娃娃和一张照片放在床头。照片上是王炳南,背后她写了几句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她吃了一把安眠药,躺下,再也没醒过来。第二天,保姆发现她时,她衣服整整齐齐,脸上很平静,像睡着了一样。 她住的地方很简陋,10平米的小屋,墙上有几幅字画,桌上放着旧书。那塑料娃娃是她小时候的回忆,那张照片可能是她心里放不下的牵挂。她为什么要走?有人猜是病痛折磨,有人说是孤独压垮了她。可真相呢?没人说得清。她把答案带走了,只留下一堆问号。
关露走了以后,她的妹妹胡绣枫和其他人没让她的事迹埋没。1990年代,一些历史档案解密,大家才知道她是“红色间谍”,为抗战做了多少事。2000年,《魂归京都——关露传》这本书出了,把她忍辱负重的一生写得清清楚楚,很多人看完都感动得不行。2010年,电视剧《旗袍》播了,女主角关萍露就是以她为原型的,她的故事一下子传开了。 国家安全部的原部长贾春旺还给她的传记题了词:“隐蔽战线需要关露同志的这种献身精神”。这话不轻,说明她的贡献有多大。在她老家山西右玉县,乡亲们给她立了纪念碑,每年清明都有人去悼念。她的诗集和小说也重新印了,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她的爱国心。现在有些学校和图书馆还建了她的纪念馆,放着她的手稿和照片,让年轻人知道她的事。 关露成了革命英雄的代表。她的勇气和忠诚,不是几句话能说完的。历史还了她一个公道,她的名字不会被忘。
关露这一生,太不容易了。她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名声和幸福。平反后自杀的选择让人想不通,可她的付出和坚持让人敬佩。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些英雄是无声的,他们的牺牲不该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