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闯王高迎祥铤而走险,率五万大军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谋",意图突袭西安。然而十五天艰难行军耗尽部队体力,人困马乏。刚出谷口,迎头便撞上严阵以待的明将孙传庭。 大雨砸在崖壁上,裹挟着碎石,冲向下方的谷道。 五万衣衫褴褛的农民军,在泥泞中艰难蠕动。 队伍最前头,身材魁梧的“闯王”高迎祥,焦灼地望向阴云密布的前方。 十五天了!原本计划七天,走了整整一倍多的时间还没到头! 粮草将尽,战马倒毙,高迎祥心里清楚,这场效仿三国魏延“子午谷奇谋”、直捣西安的豪赌,正走向深渊。 高迎祥铤而走险,实属被逼无奈。 这位出身陕西米脂的边兵,看透了明末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天启末年,陕北饿殍遍野,官府却横征暴敛。 他振臂一呼起义,因勇猛仗义,被尊为“闯王”。 几年间,他联合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义军,声势浩大,甚至奇袭凤阳,焚毁了朱明皇陵。 然而,崇祯皇帝调集重兵围剿,名将卢象升率精锐“天雄军”穷追猛打,洪承畴坐镇西北虎视眈眈。 高迎祥部在安徽、河南一带左冲右突,损失惨重。 绝境中,他得知洪承畴主力已东出潼关,西安防务空虚! 一个计划形成,效法三国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穿越秦岭天险,直扑西安! 拿下这座西北重镇,就能获得喘息之机,甚至扭转战局。 然而,子午谷的险恶远超想象。 这条连接汉中与长安、全长三百余里的古道,走向与子午线重合,故名“子午谷”。 谷内道路狭窄崎岖,最窄处仅容一人一马通过。 时值雨季,本就难行的谷道变成了一片泥沼。 五万大军,在如此环境中行军,不时有人失足跌落深渊,或被滚落的巨石砸中。 粮草消耗速度远超预期,携带的干粮很快见底。 饥饿和疾病开始蔓延,高迎祥心急如焚。 原本寄望的“奇袭”早已化为泡影,部他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前进,期盼着尽快走出这死亡之谷。 与此同时,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正布下天罗地网。 这位进士出身的文官,深谙兵法,他刚到任,就察觉到高迎祥可能铤而走险,选择子午谷。 他并未将重兵龟缩城内,而是将主力秘密部署在子午谷北口的咽喉要地的黑水峪。 孙传庭严令部队隐蔽待机,耐心等待。 他深知,只要高迎祥敢走子午谷,等待他的必将是灭顶之灾。 七月十七日,历经十五天炼狱般行军的农民军,终于看到了谷口的微光。 幸存的三万多人,如同从地狱爬出的饿鬼。 战马所剩无几,武器锈迹斑斑,士兵们互相搀扶着,踉跄前行。 高迎祥心中残存的一丝侥幸,踏入黑水峪地界时,瞬间被现实击得粉碎! 两侧山坡上,突然竖起无数明军旗帜! 滚木礌石倾泻而下,箭矢遮天蔽日! 农民军挤在狭窄的谷口,瞬间陷入混乱。 孙传庭的伏击,精准而致命。 激战中,他的战马被流矢射中。 一拥而上的明军士兵,将这位名震天下的“闯王”死死按住,五花大绑。 黑水峪之战,以农民军的惨败告终。 高迎祥被俘,他被押解至北京,崇祯皇帝恨之入骨,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这位曾让大明王朝心惊胆战的义军领袖,最终为自己的子午谷豪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的头颅被悬挂示众,宣告着明廷对农民起义的一次重大胜利。
1636年,闯王高迎祥铤而走险,率五万大军效仿魏延"子午谷奇谋",意图突袭西安。
书山墨客
2025-08-15 09:19: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