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不要再说给黄岩岛填岛了,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守,黄岩岛周围,出了泻湖范围,水深一下子就掉下去了,直接奔着深海去,这填岛的工程量,得运多少沙石土方? 在南海这片广阔海域,黄岩岛的位置很特殊,就像一枚关键的棋子。 这些年,一直有人琢磨:为啥不在这儿填海造陆,把它建成一座永远不会沉没的海上据点?这听起来既像是实力的体现,又像是能掌控周边的好办法。 可真要把这想法落到实处,就绕不开一个问题:这个看似可靠的 “建设梦”,会不会本身就藏着不小的战略风险?要是代价不光是钱,还可能影响到多年积累的战略主动和地区稳定,那该咋选? 其实,拦住这个工程的第一个坎不是来自外部,而是黄岩岛自身的自然条件,这里有个 “水深两重天” 的地理特点,环礁围起来的潟湖里面,水深也就十来米,风平浪静;可礁盘外面,海底就像悬崖一样,一下子降到几千米深的海盆,最深的地方甚至超过 5000 米。 这种地形,对任何填海工程来说都是难题,跟之前改造的一些浅水环境礁盘完全不同。 有人算过,要在这种深海边缘造岛,至少得用几亿立方米的沙石,这相当于之前多个同类工程总量的好多倍。 这意味着,每天得有大量货轮不停地往返运料,这还没算上南海每年长达好几个月的台风季,一旦台风来袭,不光施工得停下,巨浪还可能把刚堆好的沙土卷走。 那换个思路,用 “天鲸号”“天鲲号” 这些吹填设备,就地抽取潟湖的泥沙行不行? 可惜,这条路也不好走,潟湖入口比较窄,大型船只进出很容易被监测到,而且这些吹填设备就算再先进,面对礁盘外几千米的深海也很难发挥作用,毕竟,在这么深的地方架设排沙管道,技术难度和成本都高得吓人。 退一步说,就算能克服工程难题,经济和战略上也未必划算。 之前类似的岛礁建设成本就不低,规模更大的黄岩岛花费恐怕是个天文数字,这笔钱足够用来发展不少灵活机动的海上力量了,一个是固定不动的设施,一个是能随时调动的力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后者的优势很明显。 而且,岛屿建成后,机场、码头、淡水系统这些,哪一样都得长期维护,驻守人员的日常所需也是一笔持续的开销。 至于说填岛发展经济也不太现实,开采油气靠的是钻井平台,跟填岛关系不大,为了填岛去破坏周边的珊瑚区更是得不偿失,只会影响渔业资源。 再往深了说,大规模建设还可能引发一些地缘上的关注。 黄岩岛的位置比较敏感,任何大动作都容易被过度解读,现在,周边的各种侦察活动就不少,频繁的建设很可能让局势变得复杂。 综合来看,强行填岛在工程上不现实,经济上不划算,战略上也未必是最优选择,还可能带来不少风险。 与之相比,当前采取的常态化管控策略,正以较小成本实现着有效的管理,通过专业的执法力量定期巡航,既明确了实际控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摩擦,稳稳地把握着主动。 事实证明,黄岩岛的核心价值在于 “管得住”而非 “填得成”,在技术、成本和环境都不成熟的当下,把资源投入到提升监控、巡逻等实际管控能力上,无疑是更务实的选择。
8月14日,法新社报道:“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周三驶入南海黄岩岛领海,中国海军
【26评论】【40点赞】
CONAN李泽
建岛用巨石填满,后灌注水泥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