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

底层史观吖 2025-08-15 09:34:32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在历史长河中,有些秘密如尘封的信件,藏匿多年后突然曝光,带来毁灭性冲击。1978年郭沫若离世后,他的妻子于立群开始整理遗稿,却意外发现一桩陈年往事:丈夫早在四十多年前就与她的姐姐于立忱有过亲密关系,甚至导致姐姐怀孕并最终自尽。这段婚姻的真相如利刃般刺穿她的生活,让人不禁好奇,四十年相伴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纠葛?

于立忱和于立群姐妹出身广西贺县一个官宦家庭,祖父于式枚是清朝进士,曾任吏部侍郎,母亲是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

民国初年家道中落,父亲于孝侯不善经营,只能靠变卖字画维持生计。姐妹五人一弟中,于立忱作为长姐早早承担重任。

她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就读时参与进步活动,被捕后获释,转入天津大公报工作。她的书法精湛,曾在春节期间摆摊写对联,挣钱供养弟妹上学。这份坚持体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女性求生的艰辛。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欣赏她的才华,聘她为记者,她负责妇女版块,宣传社会议题。

1934年她患肺病,公司资助她赴日本治疗,同时兼任东京特派员。

在东京,她结识流亡中的郭沫若,两人通过文学交流渐生情愫。郭沫若当时已与日本妻子佐藤富子生活多年,生有子女,却与于立忱保持密切联系。于立忱的报道工作出色,但健康状况未见好转。三年后,公司停止资助,她被迫返回上海。

回国后她身体虚弱,加上情感挫折,1937年5月自缢身亡,年仅25岁。她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归咎于疾病,有人指出与郭沫若的纠葛有关。她留下的遗书简短,未提及细节,但她的离世给妹妹于立群带来巨大打击。

于立群排行第三,原名佩珊,自幼随母亲迁居上海岑春煊家。她天性活泼,喜爱表演,14岁考入明月歌舞剧社,后进入上海电影学校,拍摄多部影片,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员。她参与左翼文艺活动,与进步人士交往密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从日本返回上海,投身救亡工作。通过诗人林林介绍,他认识于立群。当时于立群将姐姐的诗笺交给郭沫若,两人初次见面便留下深刻印象。

郭沫若年长于立群24岁,以文学家身份出现,很快展开追求。他以姐姐旧识的角色,提供帮助,两人关系迅速发展。

1938年于立群原本计划北上延安,但途中改变行程,与郭沫若同居于武汉新亚酒楼。郭沫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她随同前往重庆。

1939年元旦,周恩来主持他们的婚礼,两人正式结合。婚后于立群退出演艺圈,成为郭沫若的秘书和助手。她生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负责家庭事务,包括子女教育和家务管理。

郭沫若专注文学、历史和考古研究,她则抄写稿件、接待客人、整理资料。他们的婚姻表面稳定,四十年间共同经历抗日战争和建国后的生活。她还学习书法,以颜体见长,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这段婚姻看似和谐,却建立在隐瞒的基础上。郭沫若未告知于立群与姐姐的过往,这成为后来悲剧的根源。

郭沫若一生情感复杂,早年有包办婚姻张琼华,新婚后即离家,留下她守寡数十年。张琼华伺候公婆,直至1976年去世,从未得到郭沫若的关爱。他在日本留学时遇佐藤富子,两人同居生五子,她为他放弃家族,改名郭安娜。

1937年郭沫若回国时抛下他们,十年后郭安娜携子来华,才获安置。郭沫若的这些经历显示他对待感情随意,常以才华掩盖责任缺失。与于立忱的关系更显问题:她在东京与他亲密,她怀孕后他回避,导致她打胎后健康恶化,最终自杀。

这段往事被郭沫若隐瞒,于立群结婚时不知情。她视丈夫为偶像,放弃事业,全心支持他的工作。建国后她任全国妇联执委、全国人大代表,但生活重心仍围绕家庭。两个儿子在特殊时期离世,给她带来沉重打击。她患神经官能症,多次住院,但仍坚持操持家务。

郭沫若的学术贡献巨大,如甲骨文研究和中国史稿编纂,但个人品行缺陷明显。他以浪漫诗人自居,却多次伤害伴侣。

这反映出时代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在公私领域间的矛盾。于立群的奉献换来四十年平静,却因真相曝光而崩塌。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于立群决定整理他的文稿,编选诗集东风第一枝,并推动郭沫若文集出版。她不顾身体虚弱,投入这项工作。过程中,她发现泛黄信件,内容揭示郭沫若与于立忱的恋情细节,包括于立忱怀孕和被要求堕胎的事实。这些信件证明姐姐的自杀与郭沫若的抛弃直接相关。

于立群震惊之余,精神迅速衰弱。她拒绝进食,健康急转直下。八个月后,即1979年2月25日,她在北京故居自缢身亡,与姐姐选择相同方式结束生命,年63岁。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用户71xxx95

用户71xxx95

3
2025-08-15 10:30

鲁迅说过,远看是🐶,近看郭沫若!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