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本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结果到手才发现是个 “带电子镣铐的铁疙瘩”。
巴铁兄弟本想拆开研究研究,结果发动机叶片焊死在机匣里,雷达芯片上了密码,软件密码三天两头变,网友锐评:“这哪是买飞机,分明是请了个祖宗回家供着!”
巴基斯坦在 2018 年与土耳其签订了购买 30 架 T129 武装直升机的订单,总价值 15 亿美元。
这款直升机使用美国 LHTEC-T800 发动机,但由于美土关系紧张,美国长期拒绝发放发动机出口许可,导致土耳其无法履行合同。巴基斯坦在等待多年后,于 2022 年正式取消订单,转而采购中国的武直 - 10ME。
可等飞机到手才发现,能看能用,但就是摸不到核心技术。有人说 “中国太抠门”,我看这叫 “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在出口武直 - 10ME 时采取了严格的技术保护措施。其一,通过 “地理围栏” 限制直升机的飞行范围,超出预设区域即自动降低性能。
其二,维修工作必须由中方技术人员监督,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叶片被焊死在机匣内,防止私自拆解。
其三,飞控系统采用动态密钥,每三天自动更换密码,数据实时回传中国进行监控。这些措施被外界称为 “双保险” 和 “霸王条款”,旨在确保核心技术不被逆向仿制。
中国军方强调 “技术主权不容侵犯”,将直升机的使用权与所有权明确区分。
根据中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所有出口装备必须符合防扩散要求,核心技术转让需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
2025 年修订的《军事装备科研条例》进一步要求实现装备科研的自立自强,强化技术可控性。
中国的真实目的是防止土耳其式逆向仿制重演。2019 年,土耳其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试图破解中国歼 - 10CE 战机技术时,触发了中巴联合安保系统警报,最终被查获。
为避免类似事件,武直 - 10ME 的发动机单晶叶片、雷达芯片等核心部件均采用加密设计,即使拆开也无法获取有效数据。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技术限制形成了直接压力。截至 2025 年,印度已部署 28 架 AH-64E 阿帕奇直升机,其中 6 架部署在距印巴边境不到 30 公里的伯坦科德空军基地,10 分钟内即可进入巴基斯坦领空。
阿帕奇配备的地狱火导弹可穿透 1000 毫米装甲,对巴基斯坦的 T-80UD 坦克构成重大威胁。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武直 - 10ME 虽具备昼夜精确打击能力,但缺少毫米波雷达,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效能受限。
这一事件凸显了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中国在武直 - 10ME 的研发中投入多年,其发动机、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
反观巴基斯坦,由于长期依赖进口装备,在核心技术上始终受制于人。2025 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财报显示,其通过 “黑灯工厂” 和专业化整合,已实现 192 项军品技术货架化,为自主军工发展提供了范例。
所以说,技术引进只能解决短期需求,无法带来长期安全。巴基斯坦若想真正提升国防能力,需借鉴中国经验,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构建完整的军工产业链。
正如中国在直 - 10ME 研发中所展现的,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各位读者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