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最近之所以主动和我们改善关系,其实是因为朝鲜也已经看出俄乌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而一旦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对朝鲜的需求自然就会大幅下降了。 过去几年,朝鲜靠着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炮弹、导弹甚至派遣精锐士兵,换来了几十亿美元的硬通货。这些收入对一个长期被制裁的国家来说,几乎是救命钱,撑住了国内的经济运转和军工业的持续生产。 可现在美俄在阿拉斯加谈停火,战场局势趋于缓和,俄罗斯的军火订单势必收缩。朝鲜的军工厂再忙,也不可能一直满负荷运转,订单一旦断档,外汇来源就会吃紧,经济压力立马回升。 所以朝鲜必须提前布局,找一个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合作伙伴。中国作为邻国,既有市场又有资源,还一直维持着传统友好关系,自然成了最现实的选择。与其等到被动,不如主动释放善意。 这不,平壤到北京的列车恢复了,直飞上海的航线也准备开通,新义州正在改造,目标就是吸引中国游客。这些动作不是偶然,而是实打实的经济信号——朝鲜想靠旅游、贸易、边境园区来补上军火出口可能下滑的缺口。 中朝之间的互动也在升温。中方人员时隔五年重返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新任驻清津总领事到任,央媒记者也回来了。这些看似普通的往来,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双边关系正在恢复正常节奏。 韩国媒体注意到这些变化,说是“回暖”,还分析朝鲜是为了对冲过度依赖俄罗斯的风险。这话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朝鲜的考量不只是经济,还有地缘政治上的平衡。 它清楚,俄罗斯再强,也远在欧洲战场,能给的支持有限。而中国近在咫尺,无论是物资供应、边境通关,还是在国际场合发声,都能提供更直接的帮助。特别是在联合国制裁背景下,中国的立场至关重要。 更关键的是,中国近年在周边外交上越来越主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这种战略判断,意味着中国会进一步深化与邻国的合作,朝鲜自然也在这个框架之内。 朝鲜也明白,光靠打仗换钱不是长久之计。俄乌冲突结束后,它需要重新融入区域经济链条。哪怕只是卖煤炭、假发、假睫毛,只要打通渠道,每年十几亿甚至二十亿的贸易额,也能缓解不少压力。 新鸭绿江大桥北侧工程重启,就是一个明显信号。这座桥十年前就建好了主体,但一直没通,现在突然加速施工,连海关设施都建得比中国一侧还大,说明朝鲜在为未来的大规模贸易做准备。 当然,国际制裁仍是障碍。但中朝合作一向讲究务实,很多项目可以通过灵活方式推进。况且,中国在安理会也多次反对无理扩大对朝制裁,未来在合理范围内争取空间,也是可能的。 朝鲜这么做,也不是突然转向。2024年是“中朝友好年”,双方早就定下深化合作的基调。赵乐际委员长访朝,签署互免签证、海关合作等文件,说明高层沟通一直没断,只是疫情耽误了落地。 现在疫情影响消退,各种合作自然要重新启动。朝鲜外务省还特意重提2018年金正恩访华,称那是“里程碑事件”,等于在向外界表明:中朝关系不会因一时局势而动摇。 说到底,朝鲜的举动既是现实所迫,也是长远打算。它不会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但也不会把所有筹码押在一国身上。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多一条路,就多一分生存空间。 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中朝传统友谊不会变,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共同利益。只要朝鲜愿意走对话与合作的路,双方就有空间继续往前走。 这场关系的调整,不只是为了应对俄乌战局收尾,更是朝鲜在为未来十年的生存与发展铺路。它想从“战时供应商”转向“区域合作者”,而中国,是它绕不开的一环。
朝鲜最近之所以主动和我们改善关系,其实是因为朝鲜也已经看出俄乌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8-16 15:18: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