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与周边海外番国的贸易关系,一直纠缠着官民之间的对立、矛盾。官方希望把贸易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但要掌握国内,也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控制海外国,让海外番王向中国皇帝“朝贡”,所以这种官方贸易一般叫“朝贡贸易”。 而东南沿海的民间贸易从宋朝后就很发达,那里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商民们从发家致富的愿望出发,希望由民间积极参与,形成阔绰的海商。所以这种官民之间的矛盾始终纠缠着,有时还会激化。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就是从南宋开始,由于靖康之耻导致国都南迁。而南宋又是个弱势王朝,为了生存和抗击北方强敌,它对海外贸易就不加限制,觉得这样可以刺激经济倒数。 而取代南宋的元朝,是以畜牧业为主。加上元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它也不限制中国的海外贸易,当时以福建泉州最盛。但是明朝兴起后,这是汉族统治,经济上属小农经济,整个王朝的保守性就显现出来。 因此,朱元璋就高举“朝贡贸易”的大旗,加上当时受倭寇、张士诚方国珍余党的影响,明朝就严格打击海上贸易。把对外贸易权牢牢掌握在官办的“市舶司”手中,因为建市舶司的目的,能限制、收缩和控制明朝的海外贸易。 这样不但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海商受到很大影响,连海外因商而起的港口码头也受到影响,比如当时的三佛齐(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巨港),在明初的东南亚一带,它是繁荣之所,明朝一海禁,它那里也萧条。于是中外很多人都希望通过“走私”打破明朝的官方封锁。所以郑和下西洋也有视察海外贸易的意思。
中国古代与周边海外番国的贸易关系,一直纠缠着官民之间的对立、矛盾。官方希望把贸易
杨阜与过去
2025-08-16 20:17:1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