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陈怀玉扮成菜农到日军厨房侦察时,一旁的伙夫看到陈后,不由惊愕万分。

熹然说历史 2025-08-16 21:17:02

抗战中,八路军陈怀玉扮成菜农到日军厨房侦察时,一旁的伙夫看到陈后,不由惊愕万分。陈也一惊:糟了,他认识我!正当伙夫想要说话的时候,陈快步向前,凑了过去,抓住伙夫的手。 1938年夏天,陇海铁路上的黄庙据点成了老百姓的心病。谁能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送菜任务,却让八路军侦察员陈怀玉遭遇了生死考验?当熟悉的面孔在敌营厨房意外相遇,那一瞬间的惊愕能否化解?一个眼神的交汇,决定着整个作战计划的成败。 1925年,陈怀玉与李砥平在萧县师范是同班同学,两人从求学时代就结下了深厚友谊。一年后,陈怀玉转到南京”五卅”公学读书,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接受着进步思想的熏陶。当时正是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时期,这些进步青年积极声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陈怀玉在校期间就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政治觉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大地。1929年李砥平师范毕业,参加学校组织的考察团到杭州、上海考察学习,回来时路过南京看望陈怀玉。当时南京火车站气氛紧张,到处都有警察把守,两位老同学在这种环境下的重逢更显珍贵。 抗战爆发后,陈怀玉投身到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中。1938年,郭影秋在萧县组织抗日活动,陈怀玉陪同郭影秋到湖西后,主要负责丰、沛、萧、砀、铜五个县的巡视联络工作。他经常奔波于陇海铁路两侧,传达上级指示,联系各地游击队。 1938年8月初,在讨论如何消除群众恐日病的会议上,陈怀玉提出要以实际行动消灭敌人,建议攻打黄庙据点。这个据点位于陇海铁路上,驻有20多名日军,周围村庄经常要给据点送东西,百姓深受其害。 陈怀玉对黄庙一带情况十分熟悉。黄庙村的伪保长袁玉赞实际上是他们的农救会长,村政权是革命的两面政权。袁玉赞经常到据点里办事,对敌人的活动情况了如指掌,还要求给他枪支武装。陈怀玉提出可以化装成给敌人送东西的农民,由袁玉赞领路进入据点。 8月22日这一天,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游击队分成四个突击队。沈凤河领一个队,化装成农民,拿着礼物去黄庙据点;冯家平领一个队在据点周围割草作为预备队;李忠道和陈怀玉分别领队在据点东南角和西南角铁路边埋伏。 午饭后,正值日军洗澡的时间,陈怀玉跟随袁玉赞和其他几名化装的战士,挑着装满新鲜蔬菜和鸡鸭的担子向据点走去。当站岗的日军询问时,袁玉赞回答说是王千集乡乡长派来送礼的。日军看到丰盛的食物,挥手示意他们进入。 进入据点后,他们被引导到厨房附近卸下货物。就在这时,一名正在烧水的伙夫转过身来,与陈怀玉四目相对。这名伙夫竟然是黄庙村的张大叔,他被日军抓来给他们做饭。张大叔认出陈怀玉后,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陈怀玉心中一惊,正当张大叔想要说话的时候,陈怀玉快步向前,凑了过去,抓住伙夫的手。 陈怀玉压低声音在张大叔耳边说明来意,张大叔立即明白了情况。他向陈怀玉介绍了据点内的详细情况:共有三十二个日军,一挺机关枪,由于快过中秋节了,日军防备松懈。更重要的是,日军在吃完午饭后,无论天气好坏,都会一起在水井边洗澡。 当两个日军突然进入厨房时,张大叔机智地大声说道:“这些菜很新鲜嘛!”并指着蔬菜向日军介绍。日军看到新鲜蔬菜很满意,对陈怀玉竖起了大拇指,没有产生怀疑。 日本鬼子吃过午饭后在坑里洗澡,突击队员趁鬼子不防把站岗的鬼子干掉,鬼子的枪支都被收缴,坑里的鬼子也被打死。整个战斗约用20分钟就胜利结束,消灭敌人小分队20多人。这次战斗缴获三八式步枪18支,机枪一挺,盒子枪1把,还有药品、帐篷、衣服等大量物资。 黄庙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群众看到只有几十个人的队伍能消灭一个据点,打死鬼子20人,自己却无伤亡,从而增强了同敌斗争的信心,逐渐消除了恐日病。在黄庙战斗的影响下,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抗日游击队,各种杂牌游击队也主动寻求合作抗日。 这次胜利成为湖西地区抗日斗争的转折点。游击队带着胜利品到各村进行宣传,用生动的事实教育群众,证明只要团结一心,在共产党领导下就能战胜日本侵略者。陈怀玉在厨房里与张大叔的那次巧遇,不仅没有暴露行动,反而获得了宝贵的情报,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8年底,根据湖西特委指示,萧县的游击队与宿县部队一起前往丰县整编,编入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四大队。从此陈怀玉与李砥平分开,各自在不同岗位上继续为抗日事业奋斗。直到全国解放后,两人才在北京重新相见,每当李砥平到北京开会时都会去看望这位老战友。 在敌人厨房里的那次相遇,折射出抗战时期人民群众与八路军的血肉联系。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紧急的应变,成就了抗日史上的经典战例。您觉得在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为抗战做出了哪些牺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感悟。

0 阅读:131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