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亲生母亲却找上了门,但陈若琳的举动让人意外。 陈若琳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普通家庭,1992年12月12日那天,她来到这个世界,本来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可三岁那年,父母婚姻走到头,父亲直接失踪,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加拿大,就把她一个人扔在老家。舅舅舅妈看不过去,把她接过去养,从小到大当亲闺女待。她从小体质弱,爷爷奶奶四岁时就把她送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练游泳,本想强身健体,谁知跳水教练高峰一眼看中她的关节柔软和体型轻巧,建议转跳水项目。家人觉得学门手艺不错,就同意了。她就这样开始了跳水路,每天早起训练,舅舅开车接送,从基本姿势练起,渐渐适应高台的冲击。 六岁时,她在练习翻腾动作时不小心摔下来,右手臂骨折,医生说要休息三个月。可她一个月后就缠着绷带回训练场,咬牙参加比赛,硬是拿了第四名。这股韧劲让教练直摇头叹气,说这孩子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十四岁,周继红来南通选才,看她从十米台跳下,水花压得特别小,当场决定带她进国家队。她收拾行李,舅舅送她到火车站,国家队生活从此开启。每天清晨在泳池热身,教练任少芬帮她调整动作细节。2004年雅典奥运,她刚进队半年,就和搭档拿了三米板双人银牌,那时候她手心出汗,但还是稳住了。 2006年世界杯,她和贾童搭档双人十米台,动作同步精准,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两年后北京奥运,她十八岁,在女子十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上都夺金,总分破奥运纪录。那年她摸着金牌,眼里满是坚持的痕迹。2011年世锦赛,她首度包揽十米台单双金牌,成为首位在奥运、世锦赛和世界杯女子十米台单双项目全冠的运动员。她的成功不是天上掉的,每天训练量大,动作反复磨,爆发力强,难度高,成了跳水界的弄潮儿。 2012年伦敦奥运前,颈椎旧伤复发,转头都费劲。可她还是卫冕了单双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200枚金牌得主。那时候伤病开始缠身,腰肩部也出问题,但她继续咬牙顶着。2013到2015年,她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上继续拿金,累计世界冠军达到22个。她的双人项目创造了世界大赛14连冠和59连胜纪录,跟三位不同搭档都配合默契。跳水生涯长达十年,从14岁到24岁,年年有收获,成了女子跳台的传奇。 1995年那场家庭变故,让陈若琳从小就学会独立。父母离婚后,母亲带哥哥出国定居,她被留在南通,外婆先照顾一阵,但老人家年纪大,吃力,就过继给舅舅。舅舅舅妈不富裕,舅舅在工厂上班,舅妈务农,但他们省吃俭用供她,教她认字,送她上幼儿园。她改口叫他们爸妈,感情比亲生的还深。舅舅每天骑自行车接送她去体校,从游泳转跳水后,更是早出晚归陪练。她的天赋加上舅舅的支持,让她一步步往前走。 进入国家队后,她十四岁就离家,宿舍生活简单,但她适应快。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后,她第一时间给舅舅打电话报告。舅舅舅妈坐在观众席举横幅加油,那一刻亲情成了她的动力。2016年里约奥运,她只报双人十米台,和刘蕙瑕合作,七轮动作同步领先二十分,拿下第五枚奥运金牌。颁奖台上,看台角落有女人举牌“琳琳妈妈爱你”,那是二十多年没见的生母。赛后更衣室,生母出现,两人拥抱,陈若琳说一切都过去了。这举动出人意料,却显示了她心胸宽广。 陈若琳的跳水路不是一帆风顺,伤病是最大敌人。颈椎第三到第五节都有问题,十米台高度大,冲击力强,一旦拉伤后果严重。2012年伦敦奥运时伤就复发,她揉脖子继续跳。里约奥运后,医生检查显示伤情加重,她无法坚持训练。2016年10月19日,她通过社交平台宣布退役,年仅24岁。周继红领队说她为中国跳水贡献大,但伤病让她难以为继。退役不是结束,她转而求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学业,还参加国际泳联裁判培训,拿到裁判资格,曾执裁世锦赛和东京奥运。 退役后两年,2018年她重回国家队当教练,专注女子跳台项目。她的经验丰富,动作难度高,教弟子时强调细节和坚持。2021年底,她成为全红婵主管教练,两人师徒组合被称“王炸”。全红婵在东京奥运十米台拿金,陈芋汐银牌,那时陈若琳在场边指导,帮助弟子过发育关。她分享自己应对伤病的办法,耐心调整动作。2024年巴黎奥运,全红婵和陈芋汐继续闪耀,师徒传承让中国跳水保持强势。
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8-17 04:03:51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