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黄河边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给了他一张烧饼。不料,乞丐不仅不要烧饼,还口出狂言表示半个时辰后,你桌上的菜都是我的,谁还差这张烧饼。谁知,乞丐却因此而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陈潢出生在1637年的浙江钱塘,那地方水网纵横,从小就让他接触了不少江河湖泊的事。他小时候特别聪明,家里人一看这孩子不爱玩闹,就送他去私塾念书。他很快就掌握了经史子集,可偏偏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没兴趣,每次考场里都应付了事,结果屡次落榜。家里也没啥背景,他只能靠自己闯荡。成年后,他收拾行李北上京城,想求个功名,可一路上他更在意沿途的山川地形,常停下来量水深、记地貌。到了京城,投宿便宜客栈,四处递文章求荐,却没人搭理,只能抄抄书赚点小钱维持生计。失望之下,他转去西北宁夏和河套地区,那儿黄沙漫天,他骑着瘦马沿黄河走,捡泥土看河床痕迹,积累了不少治水心得。 陈潢的性格直来直去,不爱官场那套圆滑劲儿。他平时钻研水利书籍,对前人理论了如指掌,尤其钟情于明代潘季驯的筑堤束水法。1677年,他结识了河道总督靳辅,两人一见如故。靳辅正愁治理黄河没人帮手,陈潢就把自绘的河道图摊开,指出黄淮分流和疏浚的必要。靳辅一听靠谱,就邀他入幕僚,从此陈潢开始正式参与治河。他提出筑减水坝、开引河的策略,结合实地考察,帮靳辅制定全面计划。陈潢不怕苦,常常亲力亲为,跋涉数百里勘测地形。在官场,他直言指出别人错误,树了不少敌。可他的贡献大,黄河安澜了好几年,百姓受益匪浅。 康熙皇帝对黄河水患一直上心,1676年他巡视黄河时,并没直接遇上乞丐那样的奇事。但他注意到河道问题严重,就问手下官员有啥对策。官员们上报说,河道总督靳辅手下有个叫陈潢的幕僚,懂治水。康熙一听感兴趣,让靳辅推荐。靳辅就把陈潢的事迹报上去,说这人博学,精通地理,曾实地考察宁夏河套,对黄河脾气摸得准。康熙觉得这人可用,就召见陈潢。陈潢当场陈述治河观点,强调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重要性,还提了分流合流的结合。康熙听后点头认可,不拘一格授他佥事道衔,让他正式参与河务。这事虽没乞丐扔饼那么戏剧化,但陈潢的确因此改变了命运,从布衣幕僚变成朝廷官员。 陈潢上任后,专注黄河治理。他继承潘季驯理论,发展出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还发明测水法,让束水攻沙更科学。靳辅和陈潢合作,拟定治河方略:疏通入海口,加固高家堰堤坝,多开支流分洪。陈潢亲临一线,指挥工人筑堤,节省工程银两,从原预算600万两减到251万两。十年间,黄河没大泛滥,运河也通畅了,康熙为此称赞不已。可陈潢直性子,得罪了不少人。1688年,江南道御史郭琇弹劾他,说他攘夺民田、妄称屯垦。陈潢被削职逮问,入狱前就病重了,最终抑郁而终,年仅51岁。他的遗著《河防述要》流传下来,影响后世治河。 靳辅也没好结局,四年后卒于任上。陈潢虽死得冤,但他的治河思路被后人借鉴,清代黄河治理由此推进。康熙后来平反陈潢案子,承认他的功劳。这段历史告诉人,才华再大,也得看时代和人际。陈潢从幕僚到官员,再到冤死,人生起伏大,可他的贡献实打实,帮大清稳住了黄河这根刺。
康熙在黄河边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给了他一张烧饼。不料,乞丐不仅不要烧饼,还口
墨舞风华姿
2025-08-17 06:4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