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长寿者活了103岁,还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明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17 13:49:00

他是著名的“逃跑”将军,也是黄埔一期最长寿者活了103岁,还生下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儿子! 1963年的台北,中影演员训练班的录取名单里,“孙祥钟”这个名字并不起眼。没人知道,这个瞒着父亲报考的年轻人,正是“逃跑将军”孙元良的儿子。 更没人料到,二十年后,他会以“秦汉”之名成为华语影坛的“忧郁王子”,而他的父亲,会因为他的走红,再次被拽回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不是作为黄埔一期的资深将领,而是作为那个在南京保卫战里躲进妓院、淮海战役中藏在农民床下的争议人物。 孙元良的名字第一次和“逃跑”绑定,是在1926年的南昌城外。彼时19岁的他刚从黄埔一期毕业,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团长。 北伐军攻打南昌时,军阀孙传芳的部队反扑,枪声刚密起来,孙元良就带着警卫员策马后撤,身后的士兵没了指挥,死伤过半。 蒋介石拿着战报拍了桌子,骂他“贪生怕死,辱没黄埔精神”,当场要军法处置。 最后还是薛岳等人求情,说他“年少识浅,尚可调教”,才改成撤职留任。只是那时没人想到,这不是“年少识浅”,而是他军事生涯的底色。 十年后的淞沪会战,孙元良已是88师师长,守着闸北这块硬骨头。当指挥部下令“留一个团断后,主力撤退”时,他选了524团——这个团后来靠着四行仓库的死守,成了全国皆知的“八百壮士”。 可当时的士兵回忆,孙元良的指挥部比主力撤得还快,撤退命令传到524团时,连足够的弹药都没来得及补给。 谢晋元率部在四行仓库浴血奋战时,孙元良已在苏州河对岸的安全区里清点人数。后来有人问他为何走得那么急,他只说“保存有生力量”,却没提那些留在仓库里、连水都快喝不上的士兵。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88师负责防守雨花台,1.2万名官兵打到最后只剩不到千人,阵地眼看就要失守。 城破前夜,孙元良脱下军装,换上一身长衫,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往秦淮河畔跑。他找到一家妓院,对着鸨母磕了个头,认作“干妈”,借着妓院的掩护躲过了日军的搜查。 这事后来被同僚私下传开,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飞将军”——不是称赞他用兵如飞,而是笑他逃跑比谁都快。 最富戏剧性的一次“逃跑”,发生在1948年的淮海战场。 作为16兵团司令,孙元良的部队被围在陈官庄,他没跟指挥部打招呼,直接切断电话线,带着几个亲信化装成中尉副官,钻进了一个农民的床底。 三天三夜,他听着外面的搜捕声啃干粮,直到解放军转移防线才敢爬出来。等他辗转回到南京,竟发现国防部已经印好了他的“阵亡讣告”,上面写着“孙元良将军于阵前壮烈牺牲,追授中将军衔”。 这场“死而复生”,让他在国民党军界成了笑谈。 1950年孙元良迁居台湾后,彻底告别了军界。他在高雄开了家针织厂,日子过得平静。儿子秦汉走红后,有记者追到厂里问他当年的事,他总是摆摆手:“过去的就过去了。” 可那些“过去”从未真正过去——四行仓库的纪念馆里,谢晋元的雕像前总有人献花;南京雨花台的烈士名录上,刻着88师阵亡官兵的名字。 黄埔一期的同学录里,胡宗南、杜聿明等人的名字后都标着“阵亡”或“病逝”,只有孙元良的名字后,写着“享年103岁”。 2007年孙元良去世时,台湾媒体报道里提了句“黄埔一期最后一位老兵离世”,没提那些被他抛下的士兵。 倒是秦汉在一次访谈里说过,父亲晚年常对着一张黄埔同学合影发呆,照片上的人大多穿着军装,只有孙元良穿着便装。“他说,‘这些人里,就我活成了老百姓’。” 只是老百姓的日子,从来不是靠抛下战友换来的。四行仓库的弹孔还在墙上,雨花台的松树已长得很高,那些在战场上没能逃跑的士兵,和这个跑了一辈子的将军,最终都成了历史的注脚。 参考资料: 文摘报《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淮海战役中孙元良放弃兵团逃走; 北京日报客户端——73岁的他在《新世界》饰演沈世昌,这位影帝完美诠释人生如戏

0 阅读:154

猜你喜欢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