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瘦叫“体制内瘦” 要是你常跟体制内的人打交道,大概率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帮人里胖的真不多,就算看着有点肉,也是那种结实的感觉,不是松松垮垮的虚胖。这种“体制内瘦”不是天生的,更像是长期在那个环境里待着,慢慢熬出来的一种体态。 先说说每天的时间安排。体制内上班时间卡得严,早上八点半到岗,不少人得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打水、擦桌子、整理文件,一套流程下来,相当于提前热身了。中午休息时间不算长,多数人就在单位食堂吃,饭菜看着清淡,油水不多,想多吃两口肥肉都得找半天。下午下班没点,碰上开会、写材料,加个班是常事,等忙完走出单位,天都黑了,回家路上再走个几千步,一天的运动量不知不觉就上去了。 再看日常工作状态。别以为坐办公室就不动弹,体制内的“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一会儿领导叫去汇报工作,楼上楼下跑几趟;一会儿要去别的科室送文件,整栋楼转个遍;遇上搞活动、下基层,一天走个万把步稀松平常。就算坐在椅子上,也不是闲着,脑子得一直转,写报告要抠字眼,算数据要核对好几遍,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身体消耗其实比躺着玩手机大得多。 饮食也是个关键。单位食堂是“体制内瘦”的重要推手,菜品种类不少,但主打一个健康,少油少盐少糖是标配。红烧排骨里的肉没几块,更多的是萝卜;炒青菜看着油亮,其实是焯水后拌了点香油。想喝饮料?大概率只有白开水、大麦茶,最多来瓶无糖可乐。偶尔想改善伙食,同事们约着吃饭,也多半选家常菜馆,没人会点那些高热量的油炸食品,怕被说“不注意形象”。 还有个隐形因素是压力。体制内的工作看着稳定,其实处处有讲究。说话不能随便说,办事不能马虎办,一件小事没处理好,可能就得写检讨、被谈话。这种压力不像体力劳动那么直接,是慢慢渗透的,让人心里总有点绷着。医学上说,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新陈代谢,有些人压力大了反而吃不下饭,时间长了,想胖都难。 穿搭也间接起了作用。体制内穿衣服讲究得体,夏天穿衬衫西裤,冬天穿夹克西装,这些衣服都比较修身,稍微胖一点就显得臃肿。为了穿得好看、符合身份,不少人会有意识地控制体重。女同志会互相交流减肥经验,男同志则会利用午休时间去操场跑两圈,这种“集体自律”的氛围,比自己在家瞎琢磨管用多了。 当然,也不是说体制内就没有胖人,只是比例确实低。那些看起来微胖的,多半是坚持锻炼的,比如每天早上跑步、周末去爬山,身上的肉是练出来的,摸起来硬邦邦的。他们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是因为胖影响了工作状态,反而得不偿失。 说到底,“体制内瘦”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副产品。规律的作息、清淡的饮食、停不下来的琐事、隐形的压力,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想不保持匀称都难。这不是刻意减肥的结果,而是日复一日在那个环境里待着,身体自然做出的调整。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太“规矩”,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体制内瘦”背后,藏着的是规律、自律和一份对工作的认真劲儿。
现在中午13点,家人们,姐姐们啊,重大发现啊哈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专家送
【3评论】【1点赞】
用户15xxx04
8点半到,我们初中班主任要求7:30到,6点半起床都算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