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国民党上将陈仪去南京参加绝密会议。当蒋介石在会上宣布人事调整时,

国际大碗说 2025-08-17 14:58:21

1949年1月,国民党上将陈仪去南京参加绝密会议。当蒋介石在会上宣布人事调整时,陈仪大吃一惊,难道策划起义的事情暴露了? 陈仪,是老蒋的浙江元老,资历很深的国民党元老,曾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948年夏,在老蒋的推荐下,陈仪出任浙江省主席。陈仪心里清楚,倘若继续追随国民党,不仅自己会落得历史罪人的骂名,浙江的百姓也将深陷战火煎熬。为了不让家乡遭受战火蹂躏,他在心中暗暗定下决心,打算在解放军渡江之后,于浙江发动起义,为家乡争取和平的可能。 就在陈仪紧锣密鼓的筹划起义时,接到了让他南京开会的通知。 会场上,老蒋神情凝重,逐一宣布着人事变动安排。“陆军总司令” 余汉谋调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参军长薛岳改任广东省主席、汤恩伯升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朱绍良调任福建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张群转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等等。 陈仪听着这些任命,心中的不安感愈发强烈,不禁心头一紧:难道自己策划起义的事情已经暴露了? 实际上,陈仪倡导和平的一系列活动,早就被特务头子毛人凤密报给了老蒋。老蒋对此极为不满,但考虑到陈仪的身份,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之前,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这次会后不久,老蒋宣布下野,李宗仁以“代总统”的身份,走到了前台。 老蒋其实是“隐而不退”,在溪口老家继续遥控局势。对此,陈仪很不满意,在《东南日报》上公开发文,说老蒋既然下野,就应该出国,让李宗仁放手去干,并说“争取胜利需要勇气,承认失败同样需要勇气”。 老蒋看了报纸后,气得暴跳如雷,让毛人凤加强对陈仪的监视。 然而,陈仪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他手中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来保障起义的顺利进行。于是,他想到了汤恩伯。 汤恩伯早年的发迹,全靠陈仪的提携,两人私交甚好,关系如同父子一般。陈仪认为,凭借这份深厚的情谊,应该能够劝说汤恩伯率领部队与自己一同起义。 陈仪还乐观的估计,就算汤恩伯不愿起义,也断不会出卖他,毕竟两人关系匪浅,而且汤恩伯的妻子还是陈仪的干女儿。 陈仪决定派侄子丁名楠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见汤恩伯,并征求了当时参与策反工作的胡允恭的意见。 胡允恭建议陈仪在信中加上 “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渡江” 这一条,陈仪当即表示同意。 汤恩伯单独会见了丁名楠,看了陈仪的信后表情复杂,考虑了良久后说:“我身边耳目众多,时机尚未成熟,过几天我去杭州当面详谈。” 丁名楠赶回杭州向陈仪汇报,陈仪听后十分欣喜,对胡允恭说:“恩伯对我言听计从,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和我共进退,起义的事情绝对没有问题。”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汤恩伯却迟迟没有来杭州。陈仪再次让丁名楠带着亲笔信前往上海,这封信一是介绍胡允恭去见汤恩伯,二是希望汤恩伯委任丁名楠为秘书。 汤恩伯看完信后,对丁名楠说欢迎胡允恭前来见面,随时都可以,也同意委任丁名楠为秘书,还说委任令很快就会下发。 接着,汤恩伯问:“部队不一定都听我这个总司令的,不知道还联络了哪些人?信里提到的胡先生是不是其中之一?他代表哪方面的力量?人多才能更好地成事啊。” 胡允恭把汤恩伯同意见面的消息向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吴克坚汇报。 吴克坚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制止道:“情况可能发生了变化,你暂时不要去见汤恩伯,等进一步确认消息后再说。”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吴克坚亲自赶到胡允恭的住处,把他从床上叫醒说:“情报已经证实,汤恩伯出卖了陈仪,特务很快就要对陈仪采取行动了。你立刻动身去杭州,连夜向陈先生说明情况的变化,让他火速乘飞机飞往江北,只要过了江,他的安全由我们全权负责。” 胡允恭当天就乘快车赶到杭州,当面把情况汇报给陈仪,但陈仪不以为然的说:“这是蒋先生放的烟雾弹,我和恩伯如同父子,他不会出卖我的。” 就这样,陈仪不顾劝阻,自信的前往上海去见汤恩伯。2月21日夜,陈仪刚到上海的住所,就被汤恩伯派的卫队给包围了。说是 “保护”,实际上是软禁了起来。 2月23日上午,上海警察局长毛森突然带人来到陈仪的住所,宣布了逮捕的命令。 直到这时,陈仪才猛然醒悟,但已经太晚了,他愤怒不已,不停地给汤恩伯打电话,可电话那头总是客气地回复:汤总司令不在。 这时,陈仪急忙暗示女儿陈瑛设法通知好友,轻声说道:“我自己没什么要紧的,只希望胡先生没事。总会有流血牺牲,我一人做事一人当。” 2月27日,陈仪被押上飞机,送到浙南衢州,关押在东门开明坊1号的警备司令部里。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陈仪被紧急转移到台北软禁起来。 1950年6月初,在老蒋的授意下,对陈仪进行“军法审判”,汤恩伯作为“证人”出席。 6月18日,陈仪被执行死刑,临刑前写下绝笔诗: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

0 阅读:390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