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当年到底有多绝望? 当年抗日战争打响后,世界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亡国之战。淞沪抗战,老蒋几乎掏空了全部家底。 派出70万大军与30万日寇在上海打了三个月,最终还是失败了,随后南京,天津,北平,济南相继沦陷。 钢铁洪流前的血肉长城 那时候的中国士兵,攥着清末的“汉阳造”步枪冲进战场,有的连枪都没有,拎着大刀长矛就往坦克冲锋的方向扑。日本的工业实力碾压式领先:1937年,他们的钢产量是中国的200倍,飞机数量是中国的9倍。淞沪战场上,日军一艘巡洋舰的齐射火力,能覆盖中国军队整个师的阵地。血肉之躯对钢铁机器——这不是战斗,是绞肉机。 每分钟都在死亡的炼狱 淞沪会战三个月,每天阵亡一个师。黄浦江漂满尸体,苏州河被血染成暗红。南京沦陷后,三十万平民在六周内被屠杀,秦淮河因浮尸断流。更绝望的是战损比:台儿庄“大捷”中,每杀死一个日军,得赔上五名中国士兵的生命;衡阳保卫战,1.7万守军打到仅存1200人,战壕里蜷着孩童的尸体——他们连字还没学会写,却学会了赴死。 被世界抛弃的孤岛 国际社会?早期只有冷漠。美国向日本出售废钢铁石油,苏联签了中立条约就断援,英国甚至关闭滇缅公路——中国唯一的外援生命线。内部还有人捅刀:汪精卫带着大批人马投敌,伪军数量比侵华日军还多。1942年河南大饥荒,三百万人啃树皮吃观音土,母亲把亲生孩子推进黄河的哭嚎声,至今刻在民族记忆里。 绝境中的火种:为何没亡国? 因为总有人不肯跪。上海市民顶着炮火把国旗送进四行仓库;云南二十万妇孺用双手凿通滇缅公路;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胃里只有草根棉絮,却让日军肃然敬礼。知识分子的脊梁也折不断:西南联大师生在轰炸中护着书箱西迁,油印的课本上写着“中国不会亡”。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更把绝望掰碎了分析:防御、相持、反攻——原来黑暗真有尽头。 批判反思:绝望的根源是什么? 国力悬殊只是表象,深层是分裂与落后! 蒋介石的“不抵抗”让东北一周沦陷;军阀部队军纪涣散,豫湘桂溃败时军官倒卖军粮,士兵空腹作战。而共产党在敌后“做眼”,把沦陷区变成前线——没有民众觉醒,再精锐的德械师也是孤军。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终于换来血的教训:团结和自强,才是绝望唯一的解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抗日战争当年到底有多绝望? 当年抗日战争打响后,世界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亡
海边观潮客
2025-08-17 21:25:46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