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俄罗斯!我们罕见拒绝俄罗斯,释放一个信号,即便再友好也不能完全相信。[凝视] 俄气想涨价,中国不买账! 今年5月,俄方还在加紧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俄副总理诺瓦克甚至放话说“收到了加快协商的指令”。但现实却是,这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的大项目至今卡在价格和路线上。 俄方的迫切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欧洲天然气进口从2021年的1550亿立方米直接断崖式下跌,中国市场成了救命稻草。但俄方开价确实有点“飘”——要求按欧洲市场价定价,还让中方预付数百亿美元建设费。 中国的底气从哪来?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去年中国LNG进口7132万吨,来源国包括澳大利亚、卡塔尔、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 光是卡塔尔一家就向中国供应1666万吨,今年还新签了300万吨的对华定向供应协议。 路线选择更是关键,俄方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借道哈萨克斯坦,利用现有中亚管道;二是穿越蒙古国直达中国。听起来都挺合理,但细节里藏着魔鬼。 中亚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行15年,年输气550亿立方米中90%来自土库曼斯坦,再硬塞俄气进去,技术风险不说,还可能影响中国与中亚传统伙伴的长期协议。 更别提今年2月经哈萨克斯坦的里海石油管道遭袭击,输油量骤降30%的前车之鉴。 蒙古路线看似最短,但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让人不得不防,这个国家一边跟中俄谈管道,一边与美国、韩国深化稀土合作,每年还联合21国举行“可汗探索”军演。 万一哪天政策变了,中国能源命脉可能被人掐住。 最让人玩味的是俄罗斯自己的态度变化,面对蒙古路线的不确定性,俄方开始考虑哈萨克斯坦替代方案,甚至研究直接从阿尔泰入境中国的可能性,这说明俄方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表面承认的要深。 中国的选择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中亚管道,今年1月阿联酋ADNOC Gas宣布与中石油合作181公里管道项目,未来产量有望翻番。中国与东南亚文莱也续签“一带一路”合作计划,在海上天然气勘探领域达成新协议。 更关键的是国内产能提升,202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突破2300亿立方米,仅塔里木盆地年产气就超350亿立方米。自给率的提升让中国在价格谈判中底气更足。 这次谈判的真正意义在于重新定义大国能源合作的游戏规则,过去那种“照付不议”的被动模式正在改变,中国与卡塔尔的协议首次引入浮动机制就是最好证明。 俄方最终会妥协吗?从目前看,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能源出口彻底“瘸腿”,俄方接受折中价的可能性很大。但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合作可以,但能源自主权不容讨价还价。 如果俄罗斯愿意降价,中国应该接受蒙古路线吗?还是坚持等直连方案?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多元化策略能走多远?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看看大家对这场能源博弈怎么看!
波罗申科一席话,把泽连斯基说醒了!波罗申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
【35评论】【13点赞】
乘风破浪
中国的能源生命线绝不能受制于第三方,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