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事学家谢尔福德将我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战方式称为“教训模式”,什么叫“教训”呢?就是用有限的军事手段震慑敌国。
这种模式,在攻占越南谅山的战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9年3月1日,谅山战役打响。我军集中300余门重炮,对谅山市区发动了1个小时的炮火覆盖,兵营、火车站、变电站、邮政大楼等皆被我军炮火炸成废墟。
驻守谅山市区的越军第3师不断向河内求救:敌方火炮太猛,所有交通道路都被炮火封锁,我们无法抵挡,请求尽快支援。
经过一番激战,我军付出较大代价占领了谅山北市区,将红旗插在了敌人省府大楼之上。
凉山市分为南北两个市区,北市区是新城区,南市区是老城区,中间隔着一道奇穷河。惩罚性还击作战的目的已经达到,原本许世友并不想渡过奇穷河,再攻打谅山南市区。
然而,盘踞在河内的黎笋公然吹嘘:“谅山还在我们手中,其坚不可摧!”既然还这么嚣张,不给点更大的惩罚,越南恐怕不会长记性。
3月4日,渡河战斗打响。到了3月5日,谅山南市区被我军完全占领。至此,通往河内的大门彻底敞开,我军对河内形成了威逼之势。
听说谅山被攻占,黎笋吓破了胆,整个河内也乱成了一锅粥,他们万万没想到,我军开始有计划地撤军了。
面对攻占敌国首都的大好时机,我军为何突然撤退了呢?许世友说:“这是一种姿态,即我军可以攻占河内。而之所以不打,是因为战前就强调过,这是一场惩罚性战争,我们绝不要越南一寸土地,也无意消灭越南政府。 ”
此前,越南挑起边界冲突,我国已经多次警告,但黎笋听不进去,总认为我们软弱可欺,现在只是用有限的军事手段震慑他,让其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要盲目地做了别人的炮灰。
就像下面这张图片上,解放军的警示牌写得那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