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尸体缝隙往外瞧,日军逐个刺杀中国伤兵,使劲往尸体上乱戳。我紧握手里的枪,只

历史探险家 2025-08-18 12:23:13

“我从尸体缝隙往外瞧,日军逐个刺杀中国伤兵,使劲往尸体上乱戳。我紧握手里的枪,只等鬼子靠近...”   “那些日子,白天日军放出气球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成了日军海陆空军的活靶子,天上飞机狂炸,水上黄浦江面的军舰乱轰,陆上步炮兵不断发起强大攻势,每天我们都有许多官兵牺牲在阵地上,连尸体也运不下来。”

 “撤不下去的伤兵,自愿带着手榴弹爬到尸堆里当地雷。不时有人拉响手榴弹,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爆炸,烈日下血肉横飞……双方的重机枪阵地都在互射压制和封锁对方增援部队线路,机枪扫射的轨迹在烈日下依然可以发亮地显现出来。”

“一个营,连排长都打光了,只剩一百多人,旅长来电话问营长用不用增援,营长说:还顶得住,增援别的部队吧。当时,弟兄们很不乐意,部队伤亡这么大,他也不要增援,真是个怪人。后来,我们才知道,别的部队比我们还惨。”   “敌人是飞机大炮,我军全靠大刀、手榴弹,只有吃亏挨打的份。更可恨的是,日本人把被俘的中国军人拉到阵地前砍头。他们以为这样的暴行可以震慑吓坏其他的部队,但他们错了,我们看完后只是明白了一件事情:宁可粉身碎骨,决不当俘虏!”

“我们的几门山炮集中射击了三分钟,打了一百多发炮弹。敌人迅速用声测,双曲线交汇,很快测出我炮兵阵地所在。几分钟后,敌大小炮(包括舰炮)一齐向我炮阵地射击,像下了四五分钟的弹雨,幸是夜间,目标不准。从此以后,我们的山炮营再不敢集中射击了。”   “两广部队的弟兄们确实勇敢,但不熟悉阵地进攻方法,不知压制敌人火力点,只凭血肉之躯猛冲,有时候伤亡很大。南北塘口七天七夜战斗中,日军火炮猛烈轰击我们的阵地,弟兄们多数被弹片杀伤,有些缺乏战斗经验的,不是往竹林里躲,就是到小山包里去隐藏,敌人将所有炮火对准竹林、小山包打,一下全都死了。敌人开始冲锋,我们就用轻重机枪猛打,而敌人的‘三七’平射炮是专门对付机关枪的,很快就能直接瞄准我们的机枪,加以轰击。全旅三十六挺重机枪只有四挺可用,其余概被敌人‘三七’平射炮打坏。”   “仗开始打起来的时候,我们都要用血肉之躯和鬼子的坦克硬扛。从刚开始靠集群冲锋,用很多人命来换一辆坦克,到后来懂得靠小组配合来对抗,我们花了超过一年才摸出经验......”

“在上海打仗的时候,日军都是现役,素质好,武器精,在空军重炮掩护下,疯狂残暴,一日之间冲锋不下一二十次。我所在的八连,因伤亡一天就换了三个连长,尽管排连长伤亡殆尽,武器不如敌人,士兵照样坚持战斗,轻伤不下火线,与日军反复争夺着阵地。一次争夺阵地战,我们被敌人打退了,我腿受了伤只好藏在死人堆里,我从尸体的缝隙里侧着眼睛瞧,只见日军用刺刀逐个刺杀我们的伤兵,还使劲往尸体上乱戳。我目睹如此惨景,只恨得咬牙切齿。我紧握着装满子弹的手枪,只等日军接近我时对准他们一梭子。这时,我们部队又再次冲锋上来,我躲过了一劫。”   “当时,从上海全线撤退,有一件事让我们这些当兵的心理很不舒服。几十万部队和难民挤在虹桥附近上海到青浦的公路上,潮水般地向前走着。住在虹桥附近别墅里的外国人,从窗户里伸出脑袋,做着各种嘴脸,我们真是愧恨交加,抬不起头来。”   “什么叫老兵?在那个时候,能从淞沪战场活下来的,就可以叫老兵了。淞沪战役我始终在第一线,深知三个月硬顶硬拼,伤亡虽大,可弟兄们的士气并不低落,战斗纪律良好,只要撤下来稍事整理补充,即可再战。唯有大溃退,数日之间精锐丧尽,军纪荡然。如在敌攻占大场时,就有计划地撤退,必不致数十万大军一溃千里。

“战争的本质还是拼消耗。我们的战士就是用人命消耗光鬼子的弹药、消耗光鬼子的士气,最后消耗光鬼子的!都知道硬拼是愚蠢的,可如果不硬拼,中国还有山、还有河、还有后方吗?如果我们不战斗,中国虽大,最终我们连放下一张床的地方都不会有!从你拿起枪,杀了第一个敌人开始,你这一生就被枪火烙上印子了,逃也逃不掉。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军人,不再是普通人了...那个年代,无论是在战争阴云下,还是已经在铁蹄下的人们,只要是热爱这片土地的炎黄子孙,有哪一个不是战士?”

“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到皖北......每一仗都是死仗!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死亡,虽然我们也怕死,但是军令已经下来了,那就去死吧!弟兄们一个个看着无精打采,一个个懒懒散散,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过逃命。也许,这些多次死里逃生的老兵明白,中国人要不当亡国奴,每一仗就都得当成死仗来打!”

 “新的命令又下来了,弟兄们开始沉默,每个人都好像在想着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想了,只是等待着下一场死战的到来……

(根据抗战老兵口述整理)

0 阅读:53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