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花木兰】陈模的传奇人生 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陈毅司令员的部队来到了延陵。那年6月22日,陈毅在群众大会上慷慨激昂地演讲,他说日本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有志青年都应该起来抗日。陈模听了之后,心里那团火啊,一下子就烧起来了。她决定参军!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善意地撒了个谎,说自己找到小学教师的工作。然后,她就和孙铁流、孙健、王捷三个女同学,一起踏上了前往茅山宝堰的路。走了整整一天,风尘仆仆,又累又饿。到了新四军司令部驻地,她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开始还被婉拒了。 可就在部队集合的时候,陈毅司令员走过来了。陈模她们赶紧立正,大声说:“陈司令,我们是来当兵的!”陈毅司令呢,也严肃地考验她们:“当兵不是闹着玩的,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你们行吗?” 陈模她们异口同声:“行!不怕死,怕死就不来了!” 听到这话,陈毅司令哈哈大笑,当即就收下了这四名女兵。 投身革命,就意味着随时面对生与死的考验。1938年9月,日军对茅山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三千多鬼子兵分五路围攻新四军指挥部。陈模和战友们被包围,情势危急。 枪声响起,王捷和孙健相继中弹倒地。陈模心里清楚,陈司令平时教育大家“宁死不屈,决不投降”。她当机立断,抓起两把战友的血涂在自己和战友脸上,三人侧身躺下,装死!鬼子来踢,她们屏住呼吸,紧闭双眼,一动不动。敌人没发现异常,就继续追击去了。 死里逃生,这是陈模经历的第一次生死大考。战后,陈毅司令员得知新兵被围,立刻调部队把敌人打退,还专门派人来找她们。当军医处长王聿先找到陈模时,陈模听到陈司令对她们这些新兵如此关心爱护,感激得热泪盈眶。 后来,陈模护送受伤的孙健回家养伤,又被调到战地服务团。吴仲超团长看她表现优秀,就启发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陈模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9年,陈模被调到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女生队学习,后来又到速记班学习,担任党小组长。在这个速记班里,有楚青、罗伊等八位女学员,她们在任之同志的教导下学习速记。 那时候,条件艰苦,但革命队伍里的情谊却格外纯粹。 陈模还和粟裕司令员有过一段有趣的经历。她们几个速记员住在粟裕司令员阁楼下,那时房间不够,粟裕司令员就教她们用稻草、竹片扎茅屋。司令员工作忙,经常深夜还在忙,警卫员给他准备的饼干,他都顾不上吃。陈模她们偷偷吃掉饼干,还写了张纸条:“小老鼠偷吃了。” 第二天,粟裕司令员笑咪咪地说:“欢迎小老鼠再来光临!” 1940年,刘炎主任积劳成疾,需要去上海治疗。临行前,他向陈模表达了爱意。陈模考虑再三,觉得刘主任是她一直敬仰的首长,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下,身边确实需要人照顾,于是答应了他的求婚。 他们的结合,没有婚礼,只是一份报告和组织的批准,然后陈模就搬进了刘炎的宿舍,就算是结婚了。这种战火中的爱情,简单而纯粹,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后来,刘炎病情加重,陈毅决定再次送他去上海治疗。凑巧的是,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先生也因病需要去上海。于是,陈模以邹韬奋学生的身份,护送他去上海,顺便照顾刘炎。 在上海,他们和地下党员金人同住。刘炎很警惕,为了避免暴露,他规定夫妻俩不能同时出门,在马路上也要一前一后。 最惊险的一次,是1943年端午节清晨,金人一家被捕。刘炎当机立断,像往常散步一样走出家门,让陈模什么都不要带,吃完早饭再走。 这种在死亡边缘的冷静和果断,真是教科书般的应变能力。他们夫妻俩随后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辗转脱险,最终回到了新四军军部。潘汉年后来告诉陈模,如果他们晚走一步,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这段经历,充满了智慧和惊险,也让我们看到了地下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不幸的是,1945年,陈模突然腰部以下完全瘫痪。那会儿医疗条件差,只能用木板给她做“石膏床”。刘炎对她悉心照料,行军时用担架抬着她,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她。 这种患难与共的深情,让人动容。然而,病魔并没有放过刘炎,他的病情也日趋严重。1946年11月20日晚,刘炎在病重弥留之际,对瘫痪在床的陈模说:“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生命交给了党……你和孩子,我没留下什么,你要像保尔·柯察金那样,身残志坚,跟着党,坚持革命到底……” 留下这番话,他便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陈模失去了挚爱,悲痛欲绝,而她自己,仍在病床上动弹不得。 直到1947年初春,陈毅司令员和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来看望她,决定送她到大连医院治疗。陈毅鼓励她顽强与疾病斗争,让她重燃了希望。 在党组织的关怀下,陈模住进了大连医院,被确诊为风湿性腰椎炎。经过精心治疗,瘫痪了近两年的陈模,终于能坐起来,甚至能站起来走路了。当她第一次走到窗前,看到窗外明媚的蓝天和盛开的花朵时,高兴得大喊“呜啦”(万岁)。
【新四军花木兰】陈模的传奇人生 1938年,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陈毅司令员的部队
历史脑洞
2025-08-18 12:25:23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