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承认,美国拜了,还败了两次,第一,输给中国的贸易战,第二,败给俄罗斯的军事博弈,特朗普是当众喊话“美国败了”,但是他把这个账,全算在了拜登头上——这泼天的瓜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特朗普在2025年8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的私人谈话,欧尔班指出中国在贸易领域占得上风,俄罗斯在军事对抗中表现出色。特朗普补充说这些情况出现在拜登执政期间,自己掌权时此类事绝不会发生。他夸赞自己实施的高关税政策带来大量收入,但在被问到是否延长对华关税豁免期时,只说要视情况而定。美国经济无法承受额外压力,八月到十一月是零售高峰期,沃尔玛和亚马逊正忙于囤积货物,准备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销售,如果此时加征关税,物价上涨会引发中低收入群体不满。特朗普强调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已成事实,所谓极限施压只是表面文章,实际操作中已显露疲态。欧尔班的表述让特朗普频频引用,他构建出一条指责链条,将拜登描绘成双重失败者,自己则擅长谈判。
贸易对抗并非换总统就能逆转,中国制造业能力和完整产业链难以通过关税瓦解,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的持久表现也非口头警告可改变。特朗普攻击拜登政策导致美国供应链脆弱,这些败局应归咎于前任,为自己竞选铺设道路。政客常用批评前任拉拢选民,他在这里反复运用此招。选在美俄峰会前抛出俄罗斯通过战争获胜的言论,特朗普的意图显露。他暗示乌克兰和欧盟不要施压,否则美国可能单独与俄罗斯谈判。一旦美国撤出,乌克兰军援中断,欧盟制裁失效,俄罗斯通过美元交易缓解经济压力。对华关税问题上,特朗普放出强硬话语,目的是向国内展示比拜登更坚定,同时探测中国反应。这种一边施压一边保留余地的做法,体现商人作风,只注重利益计算。整个事件透露出特朗普的矛盾之处,他口头宣称不会败给中国,实际行动却受制于经济现实。
其实特朗普这番话不是随便说的,根据观察者网报道,他直接引用欧尔班的话,中国贸易上赢了美国,俄罗斯战争上也赢了,但特朗普马上把责任推给拜登,说那是拜登的败绩,自己在位时稳如老狗。这里面猫腻多着呢,首先特朗普嘴硬但行动软,美国经济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关税加了几年,逆差没少多少,反而让美国企业叫苦。数据显示,2018年启动贸易战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虽短期下降,但很快反弹,到2022年创纪录高位。中国制造业太强,全产业链布局让关税难起大作用,美国公司像苹果耐克都依赖中国工厂,转移供应链成本高企。特朗普吹嘘关税赚了大钱,其实美国消费者买单,物价涨了,中低层民众负担重。
沃尔玛亚马逊这些巨头公开反对新关税,尤其节日季前,库存压力大,关税一来货价飞涨,销量下滑。特朗普知道这点,所以对豁免期含糊其辞,不敢硬来。这就暴露了美国霸权的尴尬,极限施压喊得响,实际被依赖捆住手脚。话说回来,欧尔班为啥戳特朗普痛处?匈牙利这总理亲俄亲中,跟欧盟唱反调,他的话帮特朗普画鄙视链,拜登双线溃败,自己是交易高手。可现实呢,贸易战不是换人就赢,中国经济韧性强,出口多元化,转向东盟欧洲,RCEP协议签了,美国孤立自己。俄罗斯那边,乌克兰冲突拖两年多,俄军顶住西方制裁,经济没崩,军工生产上去了。特朗普甩锅拜登,但贸易战是他开的头,拜登继承并加码芯片禁令,结果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升了,美国盟友也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