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82年,年满七旬的尹嘉铨因在著述的书中自称古稀老人而触怒了乾隆皇帝,最终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19 08:50:27

公元1782年,年满七旬的尹嘉铨因在著述的书中自称古稀老人而触怒了乾隆皇帝,最终被刑部核定为了凌迟处死。可尹嘉铨临刑前的断头饭,不光喝了三杯酒还吃了两块肉,乾隆皇帝听了他的反应后,竟放了尹嘉铨。 尹嘉铨这个人,出生在1711年,直隶博野县一个官宦人家。他爸尹会一是康熙朝的吏部侍郎,道学大牛,跟陆陇其、汤斌、张伯行并称四大代表。家里从小就管得严,尹嘉铨天天啃儒家书,专攻程朱理学。他脑子好使,学东西快,乾隆元年就中举人,进刑部当小官。从山东司狱干起,管牢房事,后来去甘肃当道台,处理边疆杂务,一步步爬到大理寺卿,正三品,负责全国司法。官场上他还算稳当,审核案子认真,但个性太张扬,常吹自己是孟子转世,孔子正统传人,这在当时容易招人嫌。 尹嘉铨不光当官,还爱写书。他给朱熹的《小学》加注,编成《小学大全》,乾隆看过觉得不错。他的书近百种,涉及经学史学,像《名臣言行录》记录前臣事迹。这些书让他在学术圈有点名气,但他退休后在家闲不住,总想出风头。乾隆四十七年,皇帝从五台山回京,路过保定,尹嘉铨就让儿子递奏折,为爸请谥号。尹会一当年治河南水患,把功劳推给妈,孝道出名。尹嘉铨想借这事显摆自己孝顺,顺便秀皇帝还宠他。 乾隆看奏折不高兴,批他退休不安分。尹嘉铨不死心,又递第二折,这次不只爸,还包括范文程、汤斌、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一起请谥号,建议入孔庙祭祀。乾隆火了,批他狂妄,下令抓人抄家。抄出书三百多套,散本一千五百多,未装订一柜,法帖字画书信刻板一大堆。从中挑罪证:书里记乾隆贬的臣子如鳌拜高士奇;自比帝师,引用史记说能教皇帝;最要命,自称古稀老人,而乾隆七十大寿刚自称古稀天子,发了《古稀说》。 刑部定大逆罪,建议凌迟,家属连坐。乾隆改绞刑,免株连。临刑前,乾隆让人送酒菜当断头饭。尹嘉铨吃了两块肉,一块火腿一块肥肉,喝三杯酒,神色稳当。监视官上报,乾隆想了想,再召他进宫。尹嘉铨跪下,说年纪大干不了事,但能天天烧香祈皇帝长寿。乾隆讽他想活百岁,就放人回家。 尹嘉铨出狱后,名声坏了,乡里人议论他自找麻烦。他在家闭门,身体一天天差。次年1783年,就郁闷死了,七十一岁。葬礼低调,书大多毁了,影响淡了。这案子在乾隆文字狱里典型,乾隆晚年兴狱多,表面打狂臣,实际防臣子结党,维护皇权。清朝推程朱理学,乾隆却怕文人学样拉帮,就用狱压。尹嘉铨撞枪口,本想为爸争名,结果身败。 乾隆这人,好名声,晚年更甚。尹嘉铨有文名,杀了他怕落骂名。听说他断头饭吃喝稳,乾隆觉得他没异心,就放了。放人后,还借案子批臭尹嘉铨假道学,比如娶五十岁守贞女,上奏前跟妻吹牛带翎子回。尹嘉铨为活命,全认了,说自己怕老婆。这让天下文人看笑话,乾隆目的达了:打碎道学形象,给臣子耳光,还赚仁君名。 尹嘉铨案跟清初文字狱不一样。早年狱压汉人怀明,康熙时打权臣。乾隆时皇权稳,狱针对相权。朱元璋废宰相后,文人影响还大,清朝理学让臣子联系紧,易朋党。乾隆在经筵上多次批朱子,东林党说他亡明祸根。纪晓岚书里也讽假道学。尹嘉铨请谥道学大师,乾隆怕讲学风起,就狠办。 尹嘉铨悲剧在遇乾隆。他爸时代康熙宽,嘉庆后松点,可乾隆严。他本大儒,退休想争身后名,结果成滑稽人物。史书记他,警示后人:帝王忌讳碰不得。案子反映乾隆性格,自认明君,要臣子当奴才。私修史书禁,评臣子不行。尹嘉铨书触这点,必倒霉。 这故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官场生存。尹嘉铨七十退休,本该安享晚年,却忍不住折腾,为爸请谥,实际炫自己。乾隆不惯他,借狱整。断头饭转机,显乾隆算计:杀鸡儆猴够了,放人显仁。尹嘉铨回家郁卒,证明精神打击比死狠。现代看,这像职场:别惹领导忌讳,低调点。 尹嘉铨一生,学术官场双丰收,却毁一念。爸尹会一孝道传家,他学样请谥,反成祸。乾隆文字狱高峰,这案子小高峰。搜资料看,史家多评乾隆晚年自大,狱多无谓。尹嘉铨罪名荒唐,古稀本杜甫诗,谁都能用,可皇帝专属,就成罪。反映专制荒谬。

0 阅读:1311

评论列表

刘松龄

刘松龄

2
2025-08-19 14:01

十全大恶棍,对人想杀就杀,想放就放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