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具躺了240年的女尸,居然一点都没烂,皮肤还吹弹可破,看起来像睡着了一样。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荣妃马佳氏生了个闺女,叫荣宪。她是康熙的第三个女儿,虽然不是皇后生的,按规矩该封和硕公主,可康熙对她宠爱得不行。康熙小时候失去好几个孩子,对剩下的格外珍惜。荣宪从小在宫里长大,康熙常带她出去巡视,还教她些骑射本事。她19岁那年,康熙安排她嫁到蒙古巴林部,给多罗郡王乌尔衮。这门亲事是为了稳固清朝和蒙古的关系,带去240户陪嫁人口,外加中原工匠。到了草原,她没端着公主架子,和丈夫一块管部落事,推动当地人学耕地、纺纱织布,还出钱建寺庙和学堂。蒙古人日子过得苦,她就帮着改善,教大家用中原技术种庄稼,渐渐地,部落经济好转了。乌尔衮是皇太极的外孙,在康熙手下打仗有功,两人婚后感情不错,一起处理旗务。 康熙对荣宪的偏爱越来越明显。他四次去蒙古看她,名义上是巡视,其实就是父女团聚,还在草原上建行宫给她住。康熙四十八年,他破格封荣宪为固伦公主,这在清史上少见,因为固伦公主一般是皇后生的女儿。康熙病重时,荣宪从蒙古骑马赶回北京,日夜守着床前,直到康熙驾崩。这份孝心让康熙感动,也让她在家族中地位更高。乌尔衮早逝后,她没回京城,继续留在草原管事,直到56岁去世。她的贡献不小,帮助蒙古巴林部从游牧转向部分定居,引进农业技术,让当地人受益匪浅。 1972年夏天,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无意中踩塌地面,露出个洞。消息传到文物部门,考古队赶紧过去。挖开后,发现是座清朝古墓,结构复杂,主墓室已被盗,东西空了。专家敲墙壁听到空响,撬开后找到密室,里面有金丝楠木棺。棺材打开,所有人惊呆:女尸保存完好,240年没腐烂,皮肤有弹性,黑发齐整。身上穿明黄色龙袍,绣八条五爪金龙,龙眼黑珍珠,龙须小珠缀满。这袍子规格高,明显不是普通人。旁边的石碑显示,她是康熙的固伦荣宪公主。考古队仔细检查,遗体身长165厘米,四层衣服裹着,棺内有水银、麝香、冰片等防腐药材。内蒙古气候干燥寒冷,墓室密封好,金丝楠木防腐,这些加起来让遗体保持这样。 挖掘过程没那么顺利,主室盗洞明显,瓷片散落,宝物早没了。幸好密室没被发现,否则遗体和袍子就没了。专家鉴定后,确认公主身份,她是康熙宠爱的女儿,下嫁蒙古贡献大。雍正帝下旨,让她穿龙袍葬,这在清朝公主中独一份,认可她对蒙古的帮助和对康熙的孝道。遗体出土时,腿部有血迹痕迹,但整体完好,毛发没掉。科学解释是当地环境加上防腐措施起作用,不是啥神秘力量。龙袍估值过亿,现在成赤峰博物馆镇馆之宝,葬品虽少,但历史价值高。 公主去世后,雍正六年,她在草原病故。雍正下旨高规格葬,棺材用金丝楠木,内放防腐药,墓建在巴林右旗。清朝对公主葬礼有规矩,但她例外,能穿龙袍下葬,体现朝廷对她的重视。她一生从宫廷到草原,影响了蒙古部落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出土后,遗体经研究,确认保存原因科学,没啥超自然。盗墓者毁了主室,但密室保住了历史。她的故事从史书走进现实,展示清蒙联姻的实际效果。现在,博物馆展出袍子,吸引人看,提醒大家历史不只是书本。
1972年,内蒙古挖到了一个清朝的老墓,棺材打开一瞬间,所有人愣在原地,只见,这
文山聊武器
2025-08-21 18:32: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