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8日,地下党员李维嘉接完头,正要回家,一个小姑娘却偷偷朝他摆手,他意识到出事了,赶紧转身离开。 那一刻,李维嘉心中猛地一震,身体反应比思维还要快:这姑娘不是普通人,她显然认出了他,而她给出的警告信号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已被特务盯上。 那姑娘名叫小红,是李维嘉多次接头时,曾在杂货铺买过东西的店员,她的家人早就受到了国民党的威胁,她一直生活在战火中的阴影下。 可由于她父亲在一次暗中行动中帮助过地下党,她虽然未直接参与任何工作,却一直在默默为革命出力,今天,她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使命感的体现。 在这个瞬间,李维嘉没有任何犹豫,接收到小红的信号后,他立刻改变了方向,装作漫不经心的走向另一个方向,尽可能地避免引起注意。 可危机并没有结束,因为就在他转身的刹那,一股强烈的敌人气息扑面而来:带队的特务头目,徐远举正从远处的巷口走来。 徐远举是国民党特务中的“老狐狸”,经验丰富,手段毒辣,他的名字在重庆地下党中几乎人人都听过,李维嘉非常清楚,如果被这个人盯上,逃脱的几率几乎为零。 此刻,徐远举正走在距离李维嘉仅有十米的地方,他的眼睛微微扫过人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李维嘉的心跳加速,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度日如年。 此时,李维嘉和徐远举的视线擦肩而过,幸运的是,李维嘉凭借长期的经验,巧妙地调整了自己的步伐,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徐远举的视线。 那一刻,仿佛时间突然停滞,李维嘉心中清楚,若是那一刹那迟疑片刻,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李维嘉混入了人群中,悄悄地躲进了一条小巷,他才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忧虑。 他知道自己的住所已经暴露了,叛徒的存在几乎是板上钉钉,接下来的事情必须立即报告组织,李维嘉迅速整理思绪,决定立刻寻找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同志。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刘镕铸,一位在地下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同志,刘镕铸和他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彼此之间的信任已经到了无需多言的地步。 李维嘉找到了刘镕铸,简洁地将发生的事情汇报给他,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李维嘉的住所被国民党特务锁定,危险已经非常接近,刘镕铸听后没有丝毫迟疑,他立刻采取行动。 通过地下电台,他向党中央发出紧急电报,告知川东地区的地下党组织面临极大危险,叛徒已现,同志们必须立即撤离。 可仅仅依靠电报远远不够,刘镕铸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他在次日一早,化身为一个普通的卖瓜农民,挑着担子,混入人群,趁着晨曦的掩护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向安全区推进。 李维嘉深知此时的局势已不容忽视,必须迅速通知所有同志撤离重庆,李维嘉开始了他艰难的通知工作。他利用自己熟悉的地理环境和人脉,迅速联系到那些可能还未得到消息的同志,亲自一一告知他们撤离的事宜。 与此同时,他还设法让一些可能成为特务目标的同志,前往更加安全的地方躲藏,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撤离,而是整个地下党力量能否在这次危机中存活的关键时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维嘉的行动显得异常紧张,他几乎没有时间停歇,一遍遍奔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幸运的是,由于他及时采取了措施,绝大多数同志都成功撤离,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免,陈然、江竹筠等人未能及时收到撤离的消息,他们不幸被捕,并在之后遭受了严重的拷打和摧残。 李维嘉得知这些消息时,心中充满了悔恼与愧疚,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始终有一些同志未能躲过这场血腥的风暴。 随着李维嘉的通知,川东地区的大部分地下党员得以脱身,这一事件不仅是李维嘉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更是整个地下党在重庆的一次生死存亡。 那些牺牲的同志和那些坚持到底的战士,成为了重庆解放后革命的英勇象征,李维嘉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危机过后,他依然继续在隐蔽战线上与敌斗智斗勇,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 通过一系列秘密行动,他最终帮助组织剿灭了叛徒,维护了党的安全,尽管这些事情从未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李维嘉的贡献永远铭刻在党史和革命的长河中。 至此,重庆的暗战终于迎来了一段宁静,而李维嘉也以他那无畏的行动,赢得了同志们无尽的尊敬。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北京日报——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之一)
1948年4月18日,地下党员李维嘉接完头,正要回家,一个小姑娘却偷偷朝他摆手,
指尖流沙呐
2025-08-22 00:20: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