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美国有枪也没啥用啊!有博主吐槽在美国虽然买了很多枪,但是碰到被抢劫也不敢拿出

墨魂 2025-08-22 02:00:15

原来美国有枪也没啥用啊!有博主吐槽在美国虽然买了很多枪,但是碰到被抢劫也不敢拿出来,因为一旦拿出来自卫,就务必要清空弹夹必须打死对方。如果没干死对方,就会打一辈子的官司,然后一辈子养着对方。 傍晚的休斯顿郊区,居民马克刚结束超市采购,走到停车场时下意识摸了摸腰间 —— 那里藏着一把经过备案的手枪。 他这样做并非出于恐慌,而是在美国复杂的枪支环境里,多数人早已养成的习惯,但很少有人能说清,自己携带的枪支在哪些场合能用、哪些情况下用了会惹上麻烦,这背后牵扯的法律条文,比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分类还要繁琐。 要理解美国枪支规则的根源,得回到两百多年前的建国初期,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为了抵御野外猛兽、应对与印第安部落的冲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武器。 后来独立战争爆发,手持步枪的平民组成民兵,成为对抗英国军队的重要力量,正是这段历史,让 1791 年生效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把 “人民持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 写进法律,只不过那时的立法者绝不会想到,两百多年后,这项权利会演变成一个撕裂社会的难题。 联邦政府对枪支的管控,是在一次次社会阵痛后才逐步推进的,1929 年芝加哥情人节大屠杀,黑帮用汤姆逊冲锋枪造成多人死亡,这样的恶性事件让民众意识到自动武器的危害,于是 1934 年《联邦枪支法》出台,要求机枪、冲锋枪这类武器必须注册备案,还得缴纳特殊税费。 1993 年的《布雷迪法案》更具实操性,它要求买手枪的人必须等上几天,这段时间里相关部门会核查其背景,避免枪支落入危险分子手中。 但联邦法律只是一个框架,真正影响民众生活的,是各州五花八门的具体规定,在得克萨斯州,只要年满 21 岁且没有犯罪记录,不用申请许可证就能在公开场合带枪。 2023 年,佛罗里达州还出台了新规定,允许教师在校园里携带枪支,理由是 “应对校园枪击威胁”,而相邻的佐治亚州却明确禁止除安保人员外的任何人在学校范围内持枪,这种州与州之间的差异,常常让跨州旅行的持枪者无所适从。 2021 年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一起案件,把枪支使用的法律边界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当时一名叫泰勒的便利店店员,在遭遇抢劫时开枪打伤了劫匪,可劫匪逃跑后,泰勒又追出去补了一枪。 就是这额外的一枪,让他从 “自卫者” 变成了被告 —— 法院认为,劫匪已经逃离现场,不再构成致命威胁,泰勒后续的射击属于过度使用武力,最终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 这个案例和大名鼎鼎的戈茨案有着相似的内核,戈茨 1984 年在纽约地铁枪击索要钱财的年轻人,虽然刑事审判中没被定谋杀未遂罪,但民事赔偿让他赔得倾家荡产,这都说明在美国,用枪自卫可不是 “开了枪就没事” 那么简单。 2024 年上半年,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场音乐节上,两名年轻人因口角引发冲突,其中一人突然掏出枪射击,造成 3 人死亡、7 人受伤。 根据当地警方后续公布的数据,这场悲剧发生前,涉事枪支是通过私人交易获得的,既没有经过背景调查,也没有登记备案。 而这样的 “幽灵枪” 问题,在全美范围内都很突出 ——2023 年美国警方查获的非法枪支中,有近三成是没有序列号、无法追踪来源的 “幽灵枪”,这些枪支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暴力事件。 美国的枪支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全国步枪协会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游说政客,反对任何加强枪支管控的法案;枪厂则通过广告营造 “持枪才能保护家庭” 的氛围,让更多人觉得买枪是必要选择。 可现实是,2024 年美国每 10 万人中,因枪击死亡的人数是英国的 50 多倍,一边是法律层面不断调整的规则,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枪支暴力,这样的矛盾还在继续困扰着美国社会,没人能轻易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