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犯下滔天大错!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说,亚洲国家眼看中国被西方打压却保持沉默,这是个巨大错误。 现在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压制有增无减,不管是贸易、科技还是国际话语权方面,都时常出现针对中国的行动,亚洲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早就密不可分。 各国的进出口总量有相当大一部分依赖中国市场,还有制造业、物流业、投资流向等,都脱不开中国这个链条。 供应链遇到麻烦的时候,最先感受到冲击的其实往往是亚洲的中小经济体,如果中国受制于人,整个亚洲的经济生态必然会被连带拖累。 历史其实给过亚洲不少教训,冷战时期,各国因为被迫站队或保持沉默,往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地缘竞争下亚洲不是输家就是无力自保,但后来的几十年,亚洲国家选择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经济迎来了飞速增长,每次亚洲经济发生重大进步时,背后都有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和包容。 现在若把自己关在安全区里对外部影响置之不理,迟早也会发现风暴会波及到自己,被动防御从来不能解决根本矛盾。 只要有针对中国的高强度打压,首先受影响的并不是远离亚洲的资本或市场,而就是邻近的贸易国家,东南亚、南亚、东北亚,中间投入的技术、资金、原材料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链条都要重新洗牌。 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亚洲国家自身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很多国家想要通过和中国合作加速经济发展,“一带一路”下涌现的大量基建项目、贸易机遇等如果都因为政治博弈被卡住,短期看似避险,其实是放弃了最宝贵的增长机会。 在大国博弈的局面下,亚洲更多国家选择不发声,这只能让外部大国的影响力愈发扩大,国际秩序现在正在悄悄重组,发达国家、传统强权希望继续掌控话语权。 如果亚洲长期安静未来很多重大议题都难以体现亚洲地区的利益诉求,其实大家心里明白,只有自身团结发声,才能在全球舞台上获取更多认同和主动权,指望别人在规则制定时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从来都不是现实选择,国际社会尊重的是实力、声音和集体意志。 亚洲国家如果继续回避表态,把所有风险和挑战都“外包”出去,损失绝不只是暂时的出口订单,还包括地区的安全稳定和长期战略空间,历史每次遇到风口浪尖,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人轮到自己时只会更孤立。 唯有主动协同,合理表达内在诉求,外界才会顾及到这种合力,亚洲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联系,还要有政策层面的沟通和共同战略。 亚洲如果还是选择默不作声,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无论未来世界如何演变,地区话语权都会被一点点稀释,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安全,而忽视长远的大局,不主动应对外部冲击,最后波及的会是努力多年构建的稳定和繁荣。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一句话炸响了!直接戳破大国博弈的要害——美国嘴上喊着怕中国变强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