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党从重庆“还都南京”时,军统有一批物资器材要运走,军统局局长郑介民

张家古楼 2025-08-22 21:23:19

1946年国民党从重庆“还都南京”时,军统有一批物资器材要运走,军统局局长郑介民的老婆柯淑芬找到负责押运的总务处长沈醉,让他帮忙把老母的灵柩棺材顺路送回南京。

1946年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军统局需要运一大批物资器材,包括文件设备,全靠数十艘木船沿长江东下。沈醉作为总务处长,负责整个押运,他安排武装人员护送,避免途中出事。柯淑芬听说这个计划,就直接找上沈醉,要求把母亲棺材一起带到南京。

沈醉考虑到郑介民当时权势大,满口答应,还说多几具也能办。棺材装上其中一艘船,船队启航后,在重庆附近河段,那艘船触礁沉没,棺材漂走。柯淑芬从南京打电话哭闹,逼沈醉必须找回。沈醉派水警搜索,开出重赏,第二天在下游十几里处找到。

柯淑芬又打电话嘱咐别开棺盖,这话反倒引起注意,沈醉让人撬开,发现里面全是油纸包的烟土。这些烟土在南京上海售价是四川的二三十倍,柯淑芬用棺材走私,不但省运费,还借军统船和武装护送,算盘打得精。沈醉估摸郑介民正北平谈判,地位稳,就没声张,继续运到南京交接。这事暴露了柯淑芬的贪婪,她把家庭事务和公家资源混在一起,典型利用职权谋私。

1947年,郑介民五十岁生日,柯淑芬大办庆典,在南京宅邸收礼金物品,敛取大量财富。毛人凤和沈醉收集证据,包括账目证词,上报蒋介石,导致郑介民丢掉保密局局长职务。他不久转任国防部次长,继续管军政事。柯淑芬敛财曝光后,活动低调了些,但仍靠丈夫过奢华日子。

沈醉继续军统工作,1949年参加起义,后做文史整理。这些事件显示军统内部钩心斗角,郑介民职位变动没断仕途,柯淑芬贪心酿祸,沈醉角色转变跟时代有关。郑介民从黄埔起步,到情报头子,他的经历体现了国民党情报系统的复杂性,他参与复兴社,考察国外,抗日时协调资源,戴笠死后接班,但内部派系让他吃亏。

柯淑芬的干预加剧了矛盾,她不只贪小利,还大肆敛财,影响丈夫口碑。沈醉从年轻特工到高层,亲历军统兴衰,晚年反思那些年的事。整个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党高层的腐败和斗争,权力背后总有私欲作祟。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张家古楼

张家古楼

聊点你感兴趣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