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被活埋!”英伟达总裁失控咆哮,H20禁令的万亿赌局曝光。
H20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性能比旗舰H100低了一大截,但依然是国内AI企业训练大模型的主力。
2025年4月,美国突然宣布H20出口需要许可证,直接切断了英伟达对中国的供货。这一刀砍得狠,英伟达第一季度就计提了55亿美元的库存损失,还放弃了150亿美元的销售额。
黄仁勋在与科技媒体Stratechery的对话中直言,美国的做法是“把全球AI发展变成围堵游戏”,最终只会“促使对方更伟大”。
为啥美国要这么干?表面上是担心H20被用于超级计算机,但实际是想卡住中国AI发展的脖子。可他们没想到,禁令反而加速了中国国产芯片的崛起。
华为昇腾910B在部分领域性能已经超过H20,寒武纪思元590也逼近A100的水平。短短三个月,英伟达在华市场份额从95%暴跌到50%。
更让黄仁勋头疼的是,中国正在构建自己的AI生态系统,一旦替代了英伟达的CUDA平台,那才是真正的致命伤。
禁令对英伟达的财务冲击堪称惨烈,2025年第一季度,H20滞销导致45亿美元损失,第二季度预计还要再亏80亿。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无奈表示,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实际上对美国产业关闭了”。
但他心里清楚,失去中国就等于给竞争对手让路。AMD趁机加大在华布局,国内企业也开始尝试用昇腾芯片训练大模型。
这场博弈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7月。在美国商务部的压力下,英伟达终于拿到了H20的出口许可。但解禁不是终点,而是新的战场。
美国要求每笔H20订单都要经过审批,还要求英伟达筛选“白名单”企业,这等于给中国AI产业套上了紧箍咒。
更麻烦的是,8月国家网信办突然约谈英伟达,直指H20存在安全漏洞,要求提交技术证明。这让本就脆弱的市场信任雪上加霜,不少企业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加大国产芯片的采购比例。
黄仁勋的焦虑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不仅在硬件上追赶,还在软件生态上发力。华为的CANN平台已经能兼容部分CUDA代码,国内开发者社区也在快速壮大。
如果说H20禁令是美国的一记重拳,那国产替代就是中国的组合反击。中芯国际虽然受限于光刻机产能,但通过DUV多次曝光技术,已经能生产6纳米制程的昇腾920芯片,性能直逼H100。
更关键的是,中国政府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国产替代补贴等政策,正在为本土芯片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
这场赌局的终局还远未到来,英伟达虽然恢复了H20销售,但推出的新合规芯片B30性能又降了20%,而且美国随时可能再次收紧政策。黄仁勋在链博会上反复强调“中国AI人才是全球财富”,背后是对市场流失的恐惧。
而中国这边,一边用H20解燃眉之急,一边加速国产替代,在性能和生态上双线突破。这场“活埋”与“突围”的较量,最终将决定全球AI产业的格局。
正如黄仁勋自己说的:“要赢,不该靠拉别人下马,而是靠自己跑得更快”——但现在,中国显然跑得比他想象中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