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参谋带着2个伤员打游击,3人总共才1条枪,谁知短短4年,这个参谋,就把队伍壮大了百倍,4年时间就扩充了800余人! 刘奎1910年出生于江西安福县清谷村一户贫苦农家,父母早逝,寄养伯父家,生活艰难。少年时替地主放牛,风吹日晒,衣不蔽体。1926年,16岁的他加入吉安农民协会,组织乡亲对抗地主压迫。次年,他参加农民暴动,手持柴刀冲向土豪宅院,火把照亮夜空。1928年加入湘南游击队,次年成为共青团员,1930年编入红军第五军,担任副排长。攻打长沙时,他指挥火牛阵,带头冲破电网,手臂中弹,鲜血染红军装。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任江西古烈游击队队长,参与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两次重伤,未能随红军长征,留在湘赣边区坚持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新四军,1938年赴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学习工兵爆破技术,结业后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培训工兵骨干。1940年,他担任新四军军部参谋,参与泾县汀潭保卫战,指挥构筑工事,炸毁敌进攻通道,战功显著。 1941年皖南事变,新四军主力北撤,刘奎接到留守任务,带领两名伤员李建春和黄诚开展游击战。三人只有一杆生锈步枪,弹药不足二十发,条件极其艰苦。他们藏身皖南山区,驻扎破旧茅屋,寒风刺骨。初期宣传抗日,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费尽口舌才招到五名青壮年,队伍增至八人,武器仍只有一杆枪。刘奎深知人少枪少难以成事,主动联系皖南中心县委书记胡明,请求支援。胡明提供十余人及两杆枪,并建议袭击伪警察和汉奸,夺取武器。刘奎选定旌德庙首伪乡公所为目标,率队侦察,途中偶遇伪警察押送壮丁,迅速发起袭击,缴获三杆枪,释放壮丁,其中几人当场加入游击队。刘奎命队员换上伪警察制服,假扮押送壮丁靠近公所,趁哨兵松懈冲入,迅速制服伪军,缴获十二条步枪和百余发子弹。此战后,游击队名声大振,村民纷纷加入,队伍人数激增。 游击队壮大,敌人开始注意。1942年8月,刘奎赴江北途中在铜陵张家桥遭日军伏击,与警卫员周义富引开敌人,子弹打光后跳入水塘,腰部中弹,靠芦苇掩护脱身。1943年11月,叛徒王昆山夜间偷袭,刘奎左腿中弹,强行抠出子弹,指挥撤离,独自殿后,跳下悬崖,挂在树枝上昏迷,后被同志救回。1944年,他带队袭击谭家桥伪乡公所,伪乡长汪延寿欺压百姓,恶名远扬。刘奎扮成农民混入集市,趁夜突袭,15分钟结束战斗,击毙汪延寿,缴获数十条枪。1945年,他指挥连克焦村、郭村等十余据点,队伍扩至八百余人,装备百余条枪,弹药充足。 抗战胜利后,刘奎整合皖南游击队,成立沿江纵队,1946年任纵队长,次年在太平、绩溪等地牵制国民党军,支援刘邓大军。1949年,他策动国民党保安第五旅起义,收编1500余人。皖南解放后,他任皖南军区副参谋长,1953年任安徽军区副参谋长,1960年负责南京军区皖南基地建设,亲自勘察地形,指挥搭建设施。1969年,他出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69岁,生前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抗战中,新四军4连被日军紧追,正撤退,队伍突然停了下来,连长急喊:“为什么停下来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