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

琉璃映月情 2025-08-24 00:35:34

1947年,李可染想拜齐白石为师,齐老随意翻看着李可染带来的画,没曾想,刚翻几下,他竟然突然起身:“拿笔来!”随后便在一幅名叫《牧牛图》上提了11个字,多年后,这幅画竟然被卖了7751万! 李可染出生于1907年的江苏徐州,家庭条件一般,从小对绘画感兴趣。十三岁时,他开始跟当地画家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技法,练习时常常用树枝在地上画线条,逐步掌握基本功。十六岁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那里教西方素描,他通过反复练习铅笔画来理解光影和比例。二十二岁转到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指导油画,让他尝试将西方透视法与东方线条结合。这些经历让他在中西画法上积累经验。抗日战争期间,他移居重庆,创作宣传画作,内容包括战火场景和牛群形象,牛背上常有孩童,这些元素后来成为他的标志。1946年,徐悲鸿邀请他到北平任教,这让他有机会接近齐白石这样的传统大师。通过这些阶段,李可染的艺术基础逐步稳固,他开始寻求更深层的传统笔墨技巧。 李可染在1947年春天带着二十多幅画作拜访齐白石,当时齐白石已八十七岁。李可染已在画界有些名气,但觉得传统笔墨还需提升。齐白石先随意翻看几张画,没多大反应。当翻到《牧牛图》时,他坐直身子,叫人拿笔,在画上题了“天下画画牧童牛,神韵第一”十一个字。这幅画描绘孩童骑牛,牛低头吃草,背景是山野。李可染没想到老人会直接题字,齐白石还提到三十年前见过徐青藤作品的感受,现在看到李可染的画有类似惊喜。 李可染提出拜师,齐白石同意不用正式仪式,当场行礼。从此,李可染在齐白石身边学习十年,帮忙磨墨铺纸,观察老人用竹尺比量纸张位置,运笔缓慢。这让他改变快速笔法,转为慢行笔,线条更有力度。齐白石赠他一盒西洋红印泥,只用于满意作品。一次李可染夫妇去齐家,齐白石察觉气氛不对,几天后送来印章,刻“李”字旁小圆圈,解释那是佩珠,提醒夫妻相守。李可染夫妇后来白头偕老。这些日常互动让李可染学到不止技法,还有生活态度。 李可染从齐白石那里学到观察自然的要义,强调师造化。他在十年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笔下牛群形象更厚重,孩童更自然。齐白石的指导让他明白写字不是一挥而就,而是仔细丈量,这颠覆了他早年的误解。李可染练习时反复尝试,墨色层层叠加,牛身轮廓渐趋饱满。师徒间不止传授画技,齐白石视他如知己,讨论线条粗细和落笔方式。李可染跟随老人画牛,注意屁股线条简洁。这些积累让他艺术体系逐步成型。他出去写生,背画箱描绘景物,融入齐白石的教诲。齐白石强调精确控制笔触,李可染通过练习手腕转动来实现,墨迹渐浓。这样的相处让李可染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牛童主题成为他探索中西融合的起点。齐白石的题字让《牧牛图》更有价值,这幅画见证了师徒缘分。 1954年,李可染和张仃去江南写生,爬黄山验证自然真意。他提出“为山河立传”的主张,用毛笔记录景物,反复皴染形成黑密厚重风格。自称画坏三千张,才定型“李家山水”。《万山红遍》用朱砂层层染山林,《井冈山》用积墨法表现山势雄浑。这些作品融合西画写生与传统写意,牛童意象在其中延续。李可染1989年去世后,他的作品拍卖记录不断刷新。2011年,《牧牛图》在江苏万达拍卖会上成交7751万元,齐白石的题字仍是亮点。 2020年,《万山红遍》在香港拍卖到2.93亿元,创下他个人纪录。李可染基金会1998年成立,推动艺术传承。2021年起,薪火传承计划每年资助十位青年艺术家去黄山,沿旧路线寻找灵感。在杭州画院,学生抄录他的画语录,墙上挂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字句。这些举措让李可染的精神延续。

0 阅读:0
琉璃映月情

琉璃映月情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