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人民日报三问引

静静心意 2025-08-24 15:01:20
凌晨 3 点,本应是万籁俱寂、人们沉浸在梦乡之时,然而,在青海省内正在施工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现场,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施工绳索突然断裂,刹那间,整个施工现场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之中。这起事故,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迫切想知道事故背后的真相。人民日报直击焦点,连发三问,每一问都如重锤,敲打着人们的心。 一问:为何在危险的凌晨施工? 项目施工方给出的解释是,选择在夜间施工,是为了让钢索特性更稳定,“晚上的低温有利于杆件性能恒定”。事发时,工人正在 “Q 塔” 塔顶,全神贯注地用千斤顶调整钢索。可谁能想到,意外毫无征兆地降临,钢索突然断裂,仅仅 3 秒钟,108 米钢梁主拱肋轰然垮塌,部分桥面瞬间掉落。多名施工人员从不同平台被无情地抛落,有的坠入滔滔黄河,有的被卡在扭曲的钢架之间。据了解,大桥施工公司原本计划在 8 月 26 日邀请媒体参加大桥合龙仪式,难道是赶工期的压力,让施工安排忽视了潜在风险?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考量不足? 二问:事故原因究竟为何? 目前可知,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绳索断裂引发垮塌,而钢索失去支撑,罪魁祸首是 “锚梁” 断裂。锚梁,这个在桥梁中起着关键锚固作用的结构构件,此刻却成了事故的导火索。现场,4 个锚梁断成 8 截,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断裂,其余的接连失效,导致钢索 “没劲”,桥面失去牵引。工作人员透露,锚梁均为新加工件,也会定期检查强度,但 “可能存在焊接问题”。然而,这真的只是简单的焊接问题吗?是施工工艺不过关,还是质量检测存在漏洞?又或是在采购环节,锚梁的质量就没有达到标准?这一系列疑问,都亟待权威调查给出答案。 三问:失联者能否等来奇迹? 令人揪心的是,失联者并非都落水,事发当时,多名工作人员从不同高度平台跌落,掉落在立柱、桥体、水面等不同位置。截至目前,至少有 1 名失联人员还停留在摇摇欲坠的钢架上,生命体征不明。救援现场,事故发生的立柱存在二次倒塌风险,可应急救援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借助无人机定位,多名消防官兵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立柱上艰难开展救援。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迅速派出工作组,青海省委书记、省长第一时间调度救援工作,应急、消防、交通、公安、卫健、武警等多个部门迅速响应,共出动救援车辆 66 辆、舟艇 23 艘、人员 386 人全力搜救。但时间紧迫,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失联

0 阅读:0
静静心意

静静心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