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有四个儿子,除了夭折的四子朱高爔,其他三子都是徐达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

历史少年派 2025-08-26 08:50:23

朱棣有四个儿子,除了夭折的四子朱高爔,其他三子都是徐达的长女,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所生。三个儿子中,朱棣最宠爱的是老三朱高燧,最器重的是老二朱高煦,最不喜欢的恰恰是老大朱高炽。

朱棣出生在乱世,跟着老爸朱元璋打天下,从小就见识了刀光剑影。十岁那年封燕王,镇守北平,边防重任压肩上。他娶了徐达的长女徐氏,这姑娘聪明能干,从小爱看书,帮着朱棣打理藩王事务。 徐氏生于1362年,比朱棣小两岁,父亲是开国功臣,母亲谢氏。两人1376年结婚,徐氏随夫北上,管理内务井井有条。朱棣忙着出征蒙古,她在家操持一切。洪武末年,朱元璋死后,侄子朱允炆削藩,朱棣忍无可忍,起兵靖难。徐氏在北平守城,组织防御,顶住五十万大军围攻。朱棣南下时,她稳住后方,确保粮草供应。 1402年朱棣登基,徐氏封皇后,继续辅佐朝政,编书教导后宫。她生了三子四女,影响朱棣决策深远。朱棣统治时,迁都北京,亲征漠北五次,下西洋七回,编永乐大典。这些事儿让他威名远扬,但也耗费国力。徐氏1407年去世,朱棣伤心欲绝,没再立皇后。 徐氏作为徐达长女,自幼受教育,精通经史,嫁给朱棣后,生育子女成为家庭支柱。她生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朱高爔则出自吴氏,早夭未封王。 朱棣对儿子们看法不一,老大朱高炽生于1378年,体胖行动慢,但仁厚好学,朱元璋生前就喜欢他,亲自封燕世子。老二朱高煦1380年生,高大矫健,骑射一流,在靖难中救父多次,朱棣器重他,常许诺未来考虑。老三朱高燧1383年生,像母亲,乖巧精明,最会讨好父亲。朱棣宠朱高燧,重朱高煦,轻朱高炽。 永乐元年,官员三次上书请立太子,朱棣推脱,征求意见暗示偏朱高煦。朱高煦像父亲,军功卓著,但朱高炽优势明显:祖父册封、守北平功劳、朝臣支持、儿子朱瞻基优秀。朱元璋考察孙子时,见朱高炽沉稳大局观强,就定他世子。靖难时,朱高炽守北平,敌军五十万,他用偷袭、调度兵力、浇冰筑墙,稳住老巢。 朱高炽守城细节显示他的能力,李景隆大军压境,他派兵夜袭敌营,后撤十余里,又调有限兵力重点防卫,利用寒冬浇水成冰墙,挡住攀爬。这功劳朱棣抹不去。朝中文臣支持朱高炽,认为帝国需休养,朱棣治国严酷,像朱元璋,朱高炽仁君范儿合适。武将中重量级也站队他,朱高煦只得少数如丘福拥护。 朱瞻基聪明,朱棣钟爱,解缙提醒“好圣孙”,触动朱棣。另一事是赏虎彪图,解缙题诗赞父子情,朱棣感慨,召朱高炽回京,永乐二年四月册封太子。这打破僵局,文臣预谋成功。朱棣犹豫时,考虑祖制,违反就丢遮羞布。朱高煦虽救父,但性格凶悍,腋下有皮肤病,自称龙鳞。朱高燧虽讨喜,但无军功。朱高炽虽胖不善骑射,但辨别轻重缓急强。整个过程,朱棣权衡家族稳定、国家长远。 朱棣立太子后,家族矛盾没消停。朱高煦不服,多次挑事,朱棣虽宠他,但顾大局。徐氏生前劝朱棣立朱高炽,指出朱高煦朱高燧骄横,建议选严臣监督。徐氏编《内训》《劝善书》,教导后宫和睦,推动女性教育。她去世后,朱棣悲痛,继续北征。朱高炽监国时,处理政务稳妥,赈济灾民,开仓放粮。朱高煦随父出征,建功但野心露。朱高燧留京,监视兄长。朱棣晚年病重,遗诏传朱高炽。 朱高炽即位洪熙元年,在位十月,停下西洋,减税休民,但体弱病逝。朱瞻基继位宣宗,亲征朱高煦叛乱。朱高煦在乐安起兵,朱瞻基大军压境,他投降,被囚北京,用铜缸扣住火烤死,全族诛杀。朱高燧曾陷害兄长,卷入阴谋,但宣宗宽容,未追究,他移居彰德,安度晚年,宣德六年去世。

0 阅读:1253

猜你喜欢

历史少年派

历史少年派

带你看遍中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