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茶渍记事本》 老周在邮局干了三十八年,退休那天只带走一个搪瓷缸子,缸底积着厚厚的茶垢,像枚生锈的铜钱。新来的大学生小陆接手他窗口时笑:"周叔,现在都用电子秤了。"老周没说话,只是把贴着民国邮票的包裹单又核对了一遍——这是全市最后一个仍保留手写单据的邮政支局。 小陆很快发现老周留下的不止茶垢。每天早晨,7号窗口的电子秤总会偏差0.3克,正好是张邮票的重量。老周退休前总说:"机器认数字,人得认分量。"没人当真,直到台风天那批救灾物资过秤,7号窗口是唯一发现包装纸浸水增重的。 十二月最冷那天,老周突然回来寄包裹。小陆看见他掏出泛黄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全是邮政编码。"这些年帮人代写的,"老周呵出的白气糊在镜片上,"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总怕地址写不清。"包裹里是三十八本记事簿,每页边角都印着茶渍晕染的指纹。 后来小陆在仓库发现老周的"作弊"工具:把标准砝码常年放在空调出风口,金属热胀冷缩的误差,正好抵销电子秤的机械误差。记事本最后一页写着:"1997年9月1日,新秤启用,误差0.3克。" 现在小陆也养成了泡茶的习惯。有次茶水打湿包裹单,洇开的墨迹里突然显出老周的字迹:"称心比称重难。"窗外的梧桐叶落下来,正好盖住电子屏显示的数字。
微小说《茶渍记事本》 老周在邮局干了三十八年,退休那天只带走一个搪瓷缸子,缸底积
梦想者的四轮
2025-08-26 16:56: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