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紧接着掷地有声地说道:“但中国选择不这么做,因为我们相信和平共处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让原本准备反驳的美媒记者瞬间语塞。 镜头捕捉到那位记者眉头紧锁、嘴角抽动的表情,他显然没料到中国学者会以如此自信而克制的态度回应挑衅。这种从容不迫的底气,恰恰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格局——我们有能力,但更懂得克制;我们强大,却从不恃强凌弱。 中国敢于说出“有能力摧毁美国”绝非虚言。这份底气首先来自“东风快递”家族——从射程覆盖全球的东风-41洲际导弹,到能突破任何反导系统的东风-17高超音速武器,中国战略核力量足以形成有效威慑。 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哪怕在最严酷的制裁下也能自主生产尖端武器。反观美国,其军工复合体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F-35战机的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而中国歼-20的每个螺丝钉都是国产。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让中国在持久对抗中占据主动。 经济实力是另一张王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是美日德三国总和。疫情期间,中国口罩产能三天就能满足美国全年需求,这种恐怖的工业动员能力在战时将转化为压倒性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内循环足以支撑经济发展,而美国若失去中国市场,波音、苹果等巨头将遭受重创。高志凯教授所说的“能力”,正是这种综合国力的体现——不是好战威胁,而是捍卫和平的实力背书。 美媒记者的不悦反应耐人寻味。他们习惯了中国学者谦逊克制的表达,却没想到会直面如此直白的实力宣示。这种认知落差恰恰暴露了西方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他们可以随意质疑中国,却难以接受中国平等对话的姿态。 当高志凯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严谨的逻辑和不容置疑的数据反击时,那位记者下意识摸领带的动作暴露了内心的慌乱——这不再是他们想象中的“发展中国家代表”,而是一个真正平视西方的文明型国家发出的声音。 最让国人振奋的,是高志凯教授展现的战略自信。他没有陷入“中国是否强大”的辩解,而是直接站在更高维度阐述中国选择。这种自信源于五千年来“止戈为武”的智慧,源于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星辰大海的奋斗史,更源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当西方还在用冷战思维看待国际关系时,中国早已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理念。高志凯教授的言论之所以提气,正是因为他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清了中国强大却不霸道的文明逻辑。 直播间里的交锋,实则是两种道路的缩影。美国记者带着“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而来,等待的是一场剑拔弩张的辩论;而中国学者给出的,却是超越零和博弈的答案。这种反差让14亿国人看到:我们不必再仰视西方设定的议题,而是能以自身五千年文明为根基,重新定义大国相处的规则。高志凯教授的话之所以引爆舆论,不仅在于说出了实力,更在于道破了本质——中国的崛起不是谁的威胁,而是给世界多一种选择,多一份希望。
高志凯教授紧接着掷地有声地说道:“但中国选择不这么做,因为我们相信和平共处才是人
买苹果的咔咔
2025-08-27 09:03:0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