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兵?这个问题迅速冲上。 《人民日报》拍摄的这个视频虽然只有2分多钟,但却让人热血沸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阅兵,乃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宣言!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有力的正步声,不仅是靴靴踏地的回响,更是一个民族穿越历史烽烟的集体记忆。当我们追问为何要阅兵时,其实是在叩问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与价值坐标。 阅兵是历史的活化教科书。受阅部队走过观礼台的那一刻,展现的不仅是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是从南昌起义到平型关大捷的基因传承。视频中英雄之问“先辈的精神,你们忘没忘”,恰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回击。每一面战旗都浸染着英雄鲜血,每一个方阵都延续着不朽血脉,这正是文明古国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阅兵是和平年代的战鼓擂鸣。有人质疑巨额投入是否值得,却忽略了“止戈为武”的古老智慧。军威展示从来不是为了煽动战争情绪,恰是为了以武止戈、以战止战。当战略导弹巍然屹立,当新型战机掠过长空,传递的是“不容山河再遭践踏”的坚定决心,更是对和平发展的最强有力保障。 阅兵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宣誓。2分27秒的视频之所以令人泪目,不仅因军容严整,更因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认同。年轻官兵坚毅的目光与先辈们的照片在屏幕上交相辉映,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这种仪式感极强的集体行动,本质上是在进行全民族的精神淬火——我们不仅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未来的守护者。 当受阅官兵喊出“时刻准备着”的誓言时,这已超越军事层面,升华为整个民族的生存哲学:珍视和平却不怯于斗争,铭记苦难更勇于开创。阅兵场扬起的不仅是漫天征尘,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旗帜。在这面旗帜下,历史与未来完成对接,个体与家国实现共鸣,而这正是阅兵仪式最深刻的价值所在。 还有一点,小本子害怕了,居然阻挠咱们阅兵?!敌人反对的、害怕的,说明咱们整对了!
馆长陈之汉是否参加大阅兵,两岸“心照不宣”?8月27日,国台办重磅表示,将邀请台
【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