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下昨天感受很深的变化,一些中国合资公司的思考转变!
在今年的汽车市场,一个新的趋势就是所谓的“合资2.0”,很多传统合资品牌,开始给中国团队更大的自主权。日系、德系的一些大厂,都陆续推出了更贴近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东风日产、大众,都在做全新的尝试。那问题来了,上汽通用会怎么应对这样的竞争?
薛海涛很直接,营销只是战术,真正决定长期竞争力的,还是产品逻辑。上汽通用最大的优势,在于泛亚技术中心。想做到又快又灵活,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平台,这些都不可能实现。未来上汽通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泛亚,以及产品定义的本土化。
卢晓认为:中国市场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过去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现在则是“唯快不破”。谁能快起来,谁就能赢。他举了个例子,像整车的CAE虚拟开发数据,在中国,几乎没有哪家合资企业能真正做到上百台车的本地化正向开发,而泛亚就能做到。而且,他特别强调,泛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过去,只是缺少舞台和机制。现在,新的管理层愿意给他们舞台,也愿意让他们被看见。
说到上汽通用的变化,泛亚现在已经被定义为“大产品中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PMC。什么意思呢?不仅仅是研发,而是把产品相关的营销、质量、采购、财务等等都纳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就在两周前,为了至境L7的上市,团队还开了一场既严肃又紧张,但氛围又很活泼的目标签约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信心满满。尤其这是逍遥架构下的第一款车,团队的状态已经完全不像过去人们对传统合资企业的印象了。
以前我们常说,合资企业制度、流程、组织、人才都有优势。但在智能化新时代,客户需求在快速变化,怎么跟上?答案就是改革。虽然一些效果可能还没完全显现,但在内部,变化真的很大。比如说人才,只要敢想敢干,很快就能脱颖而出。甚至二十几岁的人,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三级跳”。过去,这是很难想象的。比如说决策。过去大家觉得,改革就是“把权力交给中国团队”。但仔细想,其实核心逻辑是把权力交给中国客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才是最大的变化。上汽通用有泛亚这么强的研发底座,所以能更快地做决策,更快地响应市场。
这种变化不是停留在流程或者试点项目上,而是通过一款又一款成功的产品体现出来。去年我们有陆尊、陆尚,今年有新一代陆尊,还有马上要上市的至境L7和系列新品。这些,都是我们给市场的答案。
上汽通用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一场大变革,团队里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大家能够互相补位,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这种互补和凝聚力,其实就是上汽通用现在最大的变化,而它的标志就是客户能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
合资2.0的竞争,关键不只是市场动作有多快,而是要有技术、有机制、有团队。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才是上汽通用的底气。
PS:现在泛亚的压力很大,在快速迭代和验证要求的时候,只能做24小时不间断的实验,平行去测试验证,要兼顾美国人的测试要求和中国人的速度,超级卷。
全新GL8陆尊头等舱上市33.99万起你绕不过的头等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