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8-28 21:35:45

“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去年美国 AI 领域的风险投资足足 550 亿美元,中国还不到 200 亿,关键是钱花在哪儿 —— 美国的钱大多来自私营企业,人家谷歌、微软这些巨头自己就爱砸钱搞基础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比国内企业高出 15%。而中国呢,主要靠政府引导基金,结果啥热闹追啥,重复建设一大堆,看似项目遍地开花,可真正能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没几个硬家伙。

这就好比人家在琢磨怎么造更好的发动机,咱却一门心思在车身上贴花绣,跑得再快也是借的力气。

西安交大的郑南宁院士说得更实在,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这些应用领域确实有世界一流企业,但深度学习平台、高端芯片这些 "吃饭家伙" 还攥在人家手里。

就拿 ChatGPT 出来后那波热潮来说,国内跟风搞了不少大模型,界面花哨功能也像模像样,可底层算法、训练框架好多还是依赖人家的开源技术,换汤不换药。

人家是从 0 到 1 搞创造,咱是从 1 到 N 搞优化,这能一样吗?难怪人家说咱是 "跟踪型创新",看着挺热闹,其实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更要命的是人才这块,美国搞出个 "人才旋转门",大学教授和企业专家来回流动,卡内基梅隆大学跟企业的人才流动率都 37% 了,产学研拧成一股绳。

而中国顶尖 AI 人才数量在全球才排第六,企业人均科研产出更是差一大截。这跟教育也脱不了干系,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应试捆住手脚,哪有功夫琢磨天马行空的创新?等长大了进了企业,又被 KPI 逼着搞短期见效的项目,谁还有心思坐冷板凳搞基础研究?

说到底不是中国人笨,是心思没用到正地方。美国能容忍马斯克搞火箭回收失败几十次,咱这儿呢?一个项目短期没收益就可能被砍。人家私营资本愿意赌未来,咱这儿还得靠政府补贴输血。

就像梁文峰说的,这种 "模仿依赖症" 不根治,再热闹的 AI 应用也是沙滩楼阁。你看人家搞出个 Transformer 架构,全世界都得跟着用;咱要是一直满足于在别人架构上做应用,哪天人家把大门关上,咱不就傻眼了?

不过话说回来,咱也不是没亮点,清华大学孵化的那些 AI 企业,在某些性能上也能跟美国产品掰掰手腕。但这远远不够!

要想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就得改改急功近利的毛病。政府得敢给基础研究 "撒胡椒面",企业得有 "十年磨一剑" 的耐心,教育得把创新思维从小刻进骨子里。

毕竟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梁文峰这话虽然刺耳,但良药苦口啊!

承认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欺欺人,把模仿当创新,那才真叫没出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