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女儿接到电话,直言:她爸爸救人淹死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12年,青州市南阳河畔杨柳依依,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 第二炮兵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军官沈星,正陪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在河边散步。 这是他数月来第一次与家人团聚。 当时他正在外地攻读硕士研究生。 此次特地请假回到青州进行毕业论文调研。 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本该是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上午10时15分左右,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河畔的宁静。 沈星立即循声望去,只见河中央有个少年正在奋力挣扎。 南阳河水深达3米,两岸堤坝陡峭湿滑,落水者很难自救。 那个在水中挣扎的少年是青州一中的初一学生王鸿昊。 他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滑入深水区。 少年的呼救声越来越微弱,情况十分危急。 沈星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下外套。 对妻子说了句"我去救人",便纵身跃入河中。 他运用部队所学的救援知识,从背后接近溺水少年,避免被惊慌的落水者抱住。 河水冰冷刺骨,沈星奋力将少年推向岸边。 但由于河堤长满青苔,异常湿滑,几次尝试都无法将少年推上岸。 每次接近岸边,又因为堤坝太滑而滑回水中,救援过程异常艰难。 岸边的妻子焦急万分。 她试图伸手相助,却因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 附近的市民也闻声赶来。 有人找来长竹竿,有人拨打急救电话。 在最后的努力中,沈星用尽全身力气将少年推向岸边。 在众人帮助下,少年终于得救。 而沈星却因体力耗尽,缓缓沉入水底。 这一刻,河畔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沈星最后消失的水面。 11时15分,救援人员在河底找到了沈星。 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但最终没能挽回这位年轻军官的生命。 令人动容的是,当人们找到他时,他的双臂仍然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这个最后的动作见证了他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在场的救援人员无不为之动容,许多市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沈星198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品学兼优。 2000年考入军事交通学院。 在校期间四次获得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毕业后分配到第二炮兵部队,2010年考取军事装备学硕士研究生。 牺牲时年仅31岁,女儿刚满3岁。 他生前最喜欢抱着女儿在河边散步,教她认识各种花草树木。 事故发生后,青州市民自发来到南阳河畔悼念英雄。 被救少年王鸿昊在医院康复后,在父母陪同下看望了沈星的家人。 王鸿昊的父亲哽咽着说:"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孙子,一定要让他做个像沈星一样的人。" 这个承诺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感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沈星先后被追授"革命烈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见义勇为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 青州市将南阳河上的一座桥命名为"沈星桥",永远纪念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桥上刻着"舍己救人,英魂永存"八个大字,成为青州市民缅怀英雄的重要场所。 如今,沈星的妻子和女儿住在部队家属院。 妻子被调到离家较近的学校工作,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健康成长。 虽然失去了至亲,但这个家庭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正坚强地走向未来。 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素不相识的市民来到沈星墓前献花,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沈星用生命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每年5月12日,都有市民自发来到沈星桥,献上鲜花,缅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军官。 他的故事被写入了当地教材,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见义勇为的美德。 主要信源:(潍坊文明网——沈 星:勇救落水少年 不幸壮烈牺牲)
31岁军官舍命托举落水少年:沉入水底仍保持救人姿势,3岁女儿电话哭诉震撼全国
琴音流转
2025-08-29 16:11:02
0
阅读:71
豌豆
英雄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