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才两个月的皇长子朱载基嘴唇发黑,断断续续的有气泡从嘴里溢出,道士陶仲文在一旁做着法术。朱载基的身体抽搐了几下,不再动弹了。太医把手伸过去探了探,摇摇头,扑通一声跪在了皇帝嘉靖的面前,头也不敢抬。
皇帝朱厚總也顾不了太多,呜呜地哭了起来。他已经快30岁的人了,做皇帝也十几年了,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就是生不出儿子。为了有个儿子,他信奉道教,盼望圣灵护佑,能让自己的帝国有个继承人。但长子出生仅两个月,就一命呜呼,这怎么不让人伤心。
朱厚總不能接受孩子的夭折,让道士陶仲文寻找原因。陶真人也会糊弄,抛出了一个“二龙不相见”的油头,意思就是皇帝跟自己的儿子不能相见,因为皇子以后也是皇帝,也是真龙天子,两龙相克。
忽悠,接着忽悠。但忽悠总是有市场的,聪明的朱厚總还真的信了。两年后,皇二子朱载壑、皇三子朱载垕、皇四子朱载圳先后出生,皇宫里喜事连连。朱厚總心里高兴,却不敢经常去看望自己的儿子们。他害怕了,于是就不封太子,因为封了太子也就成龙了,“二龙不相见”。
见不见孩子并不重要,但教育孩子很重要。因为皇帝的孩子不是一般人,以后大概率也是皇帝。但嘉靖沉迷于求仙问道,对孩子是不管不问。直到皇二子14岁,在皇太后的劝说下,嘉靖才同意他出阁读书。
事情有时确实很奇怪,在朱载壑出阁读书仪式上,嘉靖和儿子见面了,不久朱载壑病倒了,而且很快医治无效死了。这样一来,嘉靖更加笃信“二龙不相见”理论,再也不敢轻易见自己的儿子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
从另一个角度看,朱载垕是幸运的,本来是皇三子,老大、老二死了,他就是皇长子,也就是太子,将来的皇位继承人。
但朱载垕又是不幸的。“二龙不相见”,因此嘉靖不再立太子,这让朱载垕做了17年的裕王。17年来,本来性格就软弱的朱载垕战战兢兢,安分守己,直到1566年嘉靖皇帝驾崩,他才算熬出了头。这一年,朱载垕30岁。
年龄虽然大点,但朱载垕总算顺利当上了皇帝。因为老爸不关心他的学习,朱载垕文化水平不高,治国理政更是谈不上,朝堂之上,他根本听不懂大臣们在说什么。因此,朝堂之上就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不管下面大臣说啥,皇帝朱载垕始终一言不发,呆若木鸡。 但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朱载垕知道自己不行,就把国家交给自己的老师,内阁首辅高拱来管理,他自己则沉迷于酒色,导致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仅仅过了6年,正直壮年的隆庆帝朱载垕就因纵欲过度一命呜呼了。 都说大明其实从嘉靖那时候就开始走向灭亡的。从对孩子的教育这个角度看,的确如此。皇子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影响的就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