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5日,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兵败出逃,在逃亡的途中,被吴俊升的部下抓住,张作霖得知抓住郭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电令将郭松龄押解到奉天,他要亲自枪毙郭松龄,但杨宇霆却怂恿张作霖就地枪毙,于是乎,郭松龄夫妇在辽中县被枪杀。 郭松龄生于1883年,在辽宁沈阳附近一个普通村子长大,那时候家境一般,他小时候就得帮家里干活维持日子。长大点后,他进了当地陆军学校,学了两年军事技能,以好成绩毕业。出来后,先在地方部队当小头目,工作认真,得到上头朱庆澜注意,被调去当亲信。1909年,他跟朱庆澜去四川做事,本来以为能混出头,结果1911年革命闹起来,朱庆澜丢了位置,郭松龄只能回东北。 回东北后,他掺和了当地起义活动,被清政府抓起来差点砍头,幸好韩淑秀出面挡刑车,说他是未婚夫来结婚的,不是革命党人,才放了他。两人就这样结了婚,韩淑秀是沈阳人,受过教育,思想开放,对郭松龄影响不小。婚后,郭松龄去南方跟孙中山混,参加护法运动,但那场运动没成,他又回东北。老同学介绍,他去军校当教官,教战术课,在那认识了张学良,张学良觉得他有本事,提他当参谋长,帮着练兵。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里,郭松龄带兵打仗,表现不错,帮奉军稳住了阵脚。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他领队冲在前头,攻下秦皇岛要地,为奉军赢了那场仗立了大功。那时候奉军势力扩张,郭松龄以为能得高位,结果张作霖把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他气不过,去日本待了阵子。张学良写信劝他回来,他才回,但回来后跟杨宇霆闹矛盾,杨宇霆是张作霖亲信,俩人派系不同,杨宇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郭松龄国内军校出身,两人争资源,郭松龄觉得受排挤。 郭松龄主张别打内战,好好管东北,但张作霖不听,坚持出关抢地盘。这让郭松龄越来越不满,他开始联系冯玉祥和李景林,准备反张作霖。韩淑秀支持他,两人关系紧密,她在东北妇女界有影响,还帮郭松龄联络人脉。郭松龄在奉军里地位高,但跟杨宇霆的冲突加剧,杨宇霆想挤走他,郭松龄觉得没出路,就决定动手。 1925年11月,郭松龄联络上冯玉祥和李景林,联合反张作霖。11月23日,他集结七万兵马,从滦州出发,向沈阳推进。那时候全国反奉情绪高,郭松龄部队是奉军精锐,武器好,战斗力强。张作霖听到消息,赶紧让部下在连山设防,但郭松龄轻易攻破了那道线,直逼沈阳。张作霖慌了,一方面求日本关东军帮忙,一方面让张学良在巨流河布阵挡住。 在巨流河,张学良用劝降办法,喊话让郭松龄手下投诚,很多士兵是老同事,陆续放下枪。张作霖还让日本关东军封锁郭松龄后路,不给补给。郭松龄部队开始乱,12月24日,他带韩淑秀逃走,没跑远就被吴俊升部下抓住。张作霖知道后,发电报要押回沈阳,他想亲手杀郭松龄。但杨宇霆劝说,怕路上出事,最好当场解决,张作霖同意了。 12月25日,郭松龄夫妇在辽中县被枪杀,尸体运回沈阳示众三天。张作霖这么做,是想震慑别人,杨宇霆在这事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和郭松龄本来就对头。张作霖靠日本关东军干预,稳住了局面,但这也让日本在东北影响力更大。郭松龄反奉本来有胜算,但日本插手和内部投降让它失败。 反奉失败后,张作霖重整部队,反击冯玉祥,1926年春天占了北京,控制中央政府。但奉军损失大,精锐没了七万,内部派系矛盾加深。张学良听到郭松龄死讯,愣了会儿,长叹口气,忆起过去合作。张作霖继续扩张,但1928年6月,火车上被日本关东军炸死,那是因为日本觉得他不听话,不肯让路给他们的计划。张学良接手东北,调整政策,试图避免内战,维持几年稳定。 张学良后来处决杨宇霆,杨宇霆被押进屋子枪杀,那是因为杨宇霆野心大,想掌控实权,跟张学良冲突。张学良推动东北易帜,加入国民党,但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他下令不抵抗,沈阳很快丢了,整个东北格局变了。日本关东军利用奉系内耗,推进满洲事变,东北沦陷十四年。冯玉祥势力缩水,李景林投靠别人,军阀混战暂缓,但外部压力大。 郭松龄夫妇死后,遗骨辗转多年,2013年孙辈迁回沈阳安葬。韩淑秀作为进步女性,在东北妇女教育有贡献,但跟郭松龄一起卷入军阀争斗。日本趁机插手,影响中国北方局势多年。张作霖靠日本赢了反奉,却也埋下自己被炸的祸根,杨宇霆推动杀郭松龄,后来自己也死于权力斗争。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4点赞】